華聲報訊:據(jù)美國《國際日報》報道,美國加州中部沿海小城圣路斯奧貝斯泊有一處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景觀,在一座三層建筑停車場的外墻上,用彩色的馬賽克鑲嵌著“愛樂”這兩個中文字,在停車場第一層的一角,是一個永久性的中國移民文物及圖片的小型展覽。圣路斯奧貝斯泊市,完好地保存著最早移民到美國的華人的遺跡。 1997年8月2日,洛杉磯時報的一篇題為“華人在美國的歷史遺跡最新發(fā)現(xiàn)”的長篇報道,披露了在圣路斯奧貝斯泊市發(fā)現(xiàn)了一處100多年前的唐人街遺址,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當時華人淘金所用的物品和器具。這篇報道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圣路斯奧貝斯泊市在當年專門成立了華埠公共藝術委員會,并出資及吸收個人捐贈,對遺址采取保護措施,使其成為華裔移民與美國人民共同開放和建設美國的歷史見證。 歷史上的路易斯奧貝斯泊,其繁華程度遠遠超過洛杉磯和舊金山。1895年修建的南太平洋鐵路通過這個小城,連接著南北加州。當時的路易斯奧貝斯泊,有5000多華人在此生活,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修建鐵路的華工。為華人服務的餐館、雜貨店和中藥店等也應運而生,繁華的唐人街由此形成。附近的鐵路修建結(jié)束后,大部人隨著鐵路工程遷移到其它地區(qū),唐人街也就逐漸衰落。 1997年,圣路斯奧貝斯泊想對該市第一大街的公共停車場進行擴建,就在施工隊進行平整場地時,在地下發(fā)現(xiàn)了一些瓷器及瓶罐,還有豬、羊、牛的骨頭等。在該市社區(qū)學院的幫助下,很多100多年前華裔的遺物得以出土。 在新停車建設時,該市對華裔遺物出土的地方專門用玻璃護罩給予保護,并在旁邊樹立一塊展版,展示出土文物的圖片及當時挖掘的情形,還用欄桿把這一區(qū)域圍起來,使其成為永久的展區(qū),讓每個停車的民眾都了解華裔移民的歷史。新停車場大樓外墻上,還用彩色的馬賽克鑲嵌著“愛樂”這兩個中文字,字下方鑲嵌的一塊紀念銅牌。銅牌上的文字,高度贊揚了華裔移民對美國的熱愛和貢獻。 說到“愛樂”這兩個字,不能不提到早期的華裔移民黃安。祖籍廣東梅山、出生在1830年的黃安,1849年來到美國淘金。他在舊金山下船后走了2天,來到距舊金山100多哩的當年淘金大潮第一站奧本鎮(zhèn)。在等候招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當叫到“黃先生”時,居然有十幾個人答應,于是他把身旁箱子上印有的“l(fā)ouis”作為自己的姓,從此他的英文名子成為“An louis”。而“愛樂”兩個字,則是“An louis”音譯。 黃安先做淘金工人,而后在奧本鎮(zhèn)開雜貨店,1874年他來到圣路斯奧貝斯泊市的唐人街開店,店名叫“黃安記”。“黃安記”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距華裔的遺物出土處僅有幾十尺,F(xiàn)在,“黃安記”及華裔先民的遺址等,成為圣路斯奧貝斯泊市獨特的風景線,該市也成為北美地區(qū)擁有華裔最早移民歷史遺跡的唯一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