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9月宣布成立“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該中心在成立之初便以“提供優(yōu)質教研培訓,加強華語言文化學習,建立新加坡華文教學品牌”為使命,快馬加鞭展開工作。如今,第一階段所設計的81門華文教研課程,將于下月陸續(xù)開課。接下來,中心一年將培訓在職華文教師1000人,五年培訓4000名華文教師。
雙語政策使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華文為第二語文教學實驗場,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的成立,就是抓牢了這個獨有的條件和優(yōu)勢,在大力提高新加坡國內華文教師的語文能力、文化底蘊和教學法之后,再以新加坡華文二語教學的品牌,走向區(qū)域,走向世界。
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董事會主席胡以晨受訪時表示出他對中心的期許。他說,新加坡建國之時,作為多種族、多宗教、多語言的年輕國家,為了穩(wěn)定、求存和發(fā)展,選擇了以英文為工作和主導語文的政策。
而在推行以英文為用的國策前提下,新加坡強調以母語為根,并行發(fā)展雙語教育,這使新加坡成為全球華人世界,英文和華文唯一能相互交融共處的國家。
胡以晨說:“華文教研中心就在這活生生的、難能可貴的雙語環(huán)境中,以創(chuàng)新方式研究華文二語教學。我們的研究必能在世界華文二語教學占一席之地,甚至居前沿之地!
先研、后證、再教
新加坡學生有的在家只講英語,有的英、華語參雜,也有的只講華語。面對語文背景截然不同的學生,教學手段、應用工具等等,不能千篇一律。
胡以晨雖不是教育家,卻在細致的觀察過程中,向華文教研中心提出了“先研、后證、再教”三步驟法。
他說:“急著學好,不一定要急著去教。我認為有效的教學法必須先研究,再向小部分學生試教驗證有效,才大規(guī)模去教。新加坡有50萬名學生,是華文二語教學法的最大實驗場,研究出來的教學法,可以讓其他也在發(fā)展華文二語教學的國家借鑒。爭取他們派教師來中心受訓,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
胡以晨說,在新加坡,很多家庭沒有從方言過渡到華語,而是直接跳到英語。講華語家庭的消失,使新加坡人的文化認同感流失,感情鏈斷裂,這對新加坡發(fā)展雙語教育有很大殺傷力。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和豐滿的雙語環(huán)境里。華語不存在,新加坡的語文教育就沒有優(yōu)勢,也直接打擊“英文為用,母語為本”的治國方針。
然而,新一代華文教師也在雙語教育環(huán)境下成長,他們的華文很多也是二語水平,華文教師之間不少也以英語交流,他們如何肩負起留住母語,傳承母語文化的重任?
胡以晨說:“我們希望通過全面提高華文教師的語文能力,加深他們的文化底蘊,充實他們的教學法后,有了因材施教的能力,為截然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上華文課,提高學生學華文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潛能,這正是華文教研中心成立的目的。唯有先這樣做,新加坡的華文二語教學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