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古稀老人的漢語情緣
文/程秀娟 齊欣 在芬蘭,有這樣一位老人,始終關(guān)注著中國的發(fā)展,他的中文名字叫柯靈(Kalle Kuittinen)。多年以來,他經(jīng)常到訪中國,這是他在中國留學后養(yǎng)成的習慣,也是對中國的一份特殊情感。 柯靈先生是到新中國留學的第一批外國留學生,曾先后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語言,歸國后他主要從事新聞和芬中友好交流工作。此次他到北京是應邀參加第一屆世界漢語大會。這次來華,柯靈先生有三個愿望:重游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去陜西參觀、拜訪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19日,他剛到北京就向世界漢語大會會務(wù)組提出:“明天我要去人民日報海外版。”20日上午,柯靈先生如愿來到人民日報海外版辦公大樓。 初見柯靈先生,想象不到他已是77歲的老人,慈祥、和藹。一口流利的漢語是柯靈先生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 “自海外版創(chuàng)刊以來,我一直閱讀它,通過它了解中國的經(jīng)濟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變化。今年7月1日是它創(chuàng)刊20周年。”柯靈先生對海外版極為熟悉。通過交談,我們得知柯靈先生以前是自費訂閱海外版,中國大使館得知后,決定贈送他一份。多年以來,他以海外版為伴,海外版成了他最親密的朋友。 “您閱讀中文有困難嗎?”我們問。 “我有中文字典!笨蚂`先生笑著解釋說。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柯靈先生到中國來學習。他首先學的是中文,并由此認識了一批中國朋友,同學扈素筠就是其中一位!斑@是她給我的贈言!笨蚂`先生激動地拿出一份書籍封面的復印件。上面的題字落款為1954年9月,內(nèi)容是扈女士向柯靈推薦閱讀《可愛的中國》一書,希望他在中文方面有更大的進步。現(xiàn)在柯靈先生的中文水平已經(jīng)非常好了,卻失去了故友扈素筠的音訊!拔曳浅OM芎退〉寐(lián)系!彼f。 在參觀海外版照排中心時,《學中文》專版正在制作?蚂`先生喜形于色地對身邊的陪同人員說:“這個專版很有意思,我每期都看! 柯靈先生在為正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漢語大會而準備的書面發(fā)言中,多次提到“學習中文,極為有用”,更設(shè)想在15到20年后,中文成為國外高中畢業(yè)考試備選的語言之一。 柯靈先生還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1957年在中國留學時,曾特意到王府井購買了一幅齊白石的墨寶——《喜鵲》。在收藏了近半個世紀后的2001年,他將《喜鵲》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完璧歸趙”,因為“中國和芬蘭是友好國家”。他解釋說。 柯靈先生對人民日報海外版寄予厚望。他建議海外版應多增加一些關(guān)于中國普通百姓生活的報道,特別是關(guān)于占中國人口比例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業(yè)人口的狀況。他說:“現(xiàn)在海外有些報紙說中國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升反降,這當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包括芬蘭在內(nèi)的各國人民都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富裕生活! 柯靈先生在海外版的訪問結(jié)束時,欣然揮筆寄語:“向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作人員多感謝”。他的漢字書寫工整,一筆一畫很認真。 “祝愿人民日報海外版越辦越好!”柯靈先生離開時說。(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