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格羅寧根中文學校
1983年,五位熱心的華裔學童的媽媽,在毫無辦學經(jīng)驗和政府資助的情況下,憑著一股勇氣和熱情,籌劃并創(chuàng)辦了荷蘭北部第一所中文學校,這就是格羅寧根中文學校。她們當時有一個明確的信念,那就是,要使海外的華僑子弟認識自己的根,首先要讓他們懂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當時她們積極聯(lián)絡(luò)了熱心教育的幼稚園園長,通過她為學校找到了適合的租用校舍。當年的旅荷華僑總會理事胡志光先生等也曾給學校贈送了一批中文課本作為教材,并一直在各個方面對學校給予了長期的支持和幫助。 辦學初期,學校只有兩個粵語班,共26名學生,到1995年,又增開了國語班。目前,學校已有11班,120多名學生,并且學校每年都有兩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獲得由丹華基金會所頒發(fā)的獎學金和獎杯。 創(chuàng)校初期的五位發(fā)起人王麗萍、葉肖梅等,既是家長也是老師。她們在當?shù)厝A人社團的協(xié)助下成立了校董會,處理師資、校舍及資金問題。雖在日常工作中偶有意見分歧,但她們始終以把學校辦好為最高目標,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終能達成共識,這也是校董會理事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更換的主要原因。 建校后不久,校董們即嘗試舉辦了一次大型的新春聯(lián)歡會。她們克服重重困難,邊學邊做,教學生們排練并演出了多姿多彩的中國舞蹈、歌曲、話劇等節(jié)目。格羅寧根市長、中國駐荷大使和家長們應(yīng)邀觀看學生們的精彩演出。晚會舉辦得極為成功,眾多僑胞、家長充分肯定中文學校的成績,市長還口頭承諾為其解決校舍問題。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學校也經(jīng)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坎坷,但她們懷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懷著對下一代負責的精神,百折不撓,終使學校得以生存并不斷發(fā)展壯大。 校董會表示,展望未來,深感任重道遠,希望社會各界人士一如既往地支持中文教育事業(yè),使學校能在今后的漫長歲月中,繼續(xù)為弘揚中華文化盡到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