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做華教志愿者的日子
文/余燕南 轉眼已是2004年3月,我在菲律賓育仁中學的執(zhí)教工作已近尾聲。仿佛昨天還是2003年6月6日,兩個小時的飛行如夢幻般地把我?guī)У搅朔坡少e。從那天起,我的人生又增加了精彩絢麗的一頁。 忘不了臨行前校長、院長們的叮嚀囑托;忘不了近一年來商總對我們的關懷照顧;忘不了剛踏進育仁那一刻的興奮與激動;更忘不了在菲律賓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與老師、學生結下的那片溫馨真摯的情誼。 初到菲律賓的那幾天,我們并沒有沉醉在酒店的舒適環(huán)境里,也沒有流連于充滿熱帶風情的風景名勝,而是懷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備課、準備試講,為即將奔赴的工作崗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來到育仁中學的那一天,適逢周末,第一次在異國他鄉(xiāng)有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日日夜夜倍思親”的深刻體驗。還記得第一次在育仁上課,孩子們的熱情開朗令我顧慮全消,主任聽課后對我的評價是:生動活潑,教態(tài)大方,很有耐心,善于鼓勵每一位孩子開口說話。這不僅是對我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鼓勵。良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育仁工作已經三個多月了。我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已很熟悉,和學生也建立起了良好的默契,并形成規(guī)范的課堂秩序。學生們對普通話都不再茫然。課堂上,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生動直觀的教具及與之相得益彰的課堂游戲,總能把孩子們從甜美的夢鄉(xiāng)吸引過來,讓學生覺得上課學習華文,學說普通話比跟別人聊天或者睡覺更有意思。 學生們常對我說“你愛幫助別人,你是很好的老師;你問同學是否明白,你是很好的老師;我喜歡你,上你的課很開心;希望你能一直教我們到中四;我發(fā)現老師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好姐姐……”聽著學生們的這些話,我再也不覺得天天備課,改作業(yè),制作教具到深夜是一種負擔,我對教師這一偉大的職業(yè)也有了新的體會。只有自己真正地走上了講臺,拿起了粉筆,才能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點燃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一崇高的精神。我很慶幸自己是眾多默默耕耘的園丁中的一員。 在工作之余,我?guī)椭鷮W校錄制了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會話課文磁帶,錄制了閩南話與普通話相似順口溜60首,閩南話與普通話相似音三字經1000首,為學校的教學改革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和同年級老師共同策劃并制作了“校教師節(jié)專題墻報”,組織排練了中二年級的雙周會,為節(jié)日的喜慶增添了一絲亮點。經過這半年的訓練,學生們獲得的成績讓我深感欣慰:我們班的何藝藝同學獲得全校中文演講比賽三等獎;吳思白同學獲全校寫字比賽第二名;施美園,洪龍宏同學分別獲得校作文比賽第二、三名的好成績。學生們的成績第一次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個學生,“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那么,作為一名教師,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辛勤耕耘,也必然快樂收獲。 為配合學校的教學改革,也為了讓本校的華語教師更真實地接觸到第二語言教學法,學校讓我開設了一堂示范教學課。從課文的選定、教具的準備到教案的修改、肢體語言的運用,我都做了認真準備,不敢疏忽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中文主任、學校的老師以及章老師都給了我很多教學和精神上的鼓勵和幫助,使我能夠輕裝上陣,信心百倍地走上講臺,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課上,學生抑揚頓挫的普通話此起彼伏,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基本能用普通話來自如對答本篇課文的知識點,讓聽課的老師們深感欣慰。課后,老師們踴躍發(fā)言,給了我許多的鼓勵和很高的評價。我很開心,因為辛苦和努力沒有白費,我終于為這堂公開課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了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huán)境中對中國的春節(jié),尤其是對中國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食品--餃子有所了解,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包餃子的集體活動。全班同學踴躍參加,并吸引了眾多英文老師到現場觀摩。校長主任們還在百忙中抽空親臨活動現場,與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和面、扜皮,探討如何把餃子包得更漂亮。課后,學生們把他們第一次親手包的熱騰騰、香噴噴的愛心餃子送給全校中文部老師們品嘗,獲得陣陣好評。大家都一致贊賞此次活動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給學生創(chuàng)造會話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勞動的習慣,而且學生在集體合作過程中體驗到了團隊精神的意義,共同領略、品嘗了豐收的喜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集體主義教育。 圣誕節(jié)放假兩星期,外省的同學回來和我們團聚,我們分享彼此的喜悅和經歷。新年的鐘聲在我們的歡樂中敲響,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是快樂的,但此時我的心底也有了別的牽掛:很久沒見到校長主任了,不知道他們都還好嗎?不知道他們是怎么過圣誕節(jié)的--突然間,我非常想念校長,想念主任以及老師們,還有我那些可愛的學生。幾天后,商總分別與我們和校長召開座談會,校長主任的座談會一結束,我們便飛奔向會議室,拉著校長和主任的手問候、聊天,仿佛比見到自己的親人還要親。 其實,事實就是如此。身在異鄉(xiāng),學校的校長、主任以及各位老師就是我們的親人。有快樂,我們愿意與他們分享;工作上有困難,就向校長主任請教;生活上有煩惱不開心的事,他們就是最好的傾訴對象。學校的老師們也都真誠地關懷我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愛我們。現在我要說育仁就是我們的家,因為她讓我感到溫暖,她給了我親情,F在偶爾會想念國內的家,那么回去了以后,我們肯定會時常想念育仁這個家。10年,20年,50年以后,我都會記住我在菲律賓的這個家,這里有我最珍貴、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