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與學
文/王錚 華文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教學問題。而教與學,則又是兩碼事。教,是指老師教學生;學,則指學生從老師那里學習知識。 教,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技巧。學,則是對此藝術欣賞的能力,以及所能接受的能力。 從商業(yè)的角度來講,老師教課的技巧是商品,學生則是買主。商品的質(zhì)量本身是一回事,學生所認同的又是一回事。也就是說,一個老師雖然講的很好,而且妙語連珠,但是,如果學生不能接受,也學不到什么東西,則這位老師的授課不能稱為好。 傳統(tǒng)的傳授方法,多是“一言堂”,老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只能做觀眾。這樣沒有共鳴沒有反饋的教課方法,早就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一個教師講課認真,教課也有耐心,但不一定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老師教課要看對象,也應使用一定的技巧。 教,固然重要,老師更該注重學生的“學”,有些老師講的不錯,但當學生沒有學好時,就把責任推給學生,說學生學習不認真或是程度太差。問題是,如果老師真的教的那么好,為什么學生都學不好,老師教課好與壞,應由學生的成績(不是分數(shù))來判定。 一般老師太注重“教”,而不注重學生的“學”。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是互動的。教學生,不是把一些資料抄在黑板上去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囫圇吞棗的教學,使學生難以吸收和消化,反而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甚至造成逆反作用。 一切為了學生。教師教課是為了學生。所以,在教學時,老師要使用必要的方法使學生學到東西,記憶固然重要,考后忘筆記,畢業(yè)全忘記。這種教學模式已不適合現(xiàn)代菲華社會。 一切都在發(fā)展,教學也應適合時代。什么都是老的好,已不能同現(xiàn)代社會接軌,F(xiàn)代華語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境,社會的大環(huán)境以及實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華語教學,是中華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華文教育者必須認清現(xiàn)實,扎扎實實地為學生造就一片藍天。(來源/菲律賓世界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