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語言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文/韓應飛 多數人認為,學習外語主要是靠記憶力。誠然,沒有一定數量的詞匯,不懂得基本的語法,是無法運用所學語言的。然而,在海外漢語教學中常常遇到的現象是,不少人漢語詞匯量甚是豐富,基本的語法也很明白,但卻不能在實踐中較好地運用。特別是,掌握了不少漢語詞匯,聽力也達到一定程度,發(fā)音也算過得去,基本語法似乎也很明白的日本人,為什么不能在造句和作文上有上乘表現呢?我認為,造句(包括口頭造句、自由會話等)和作文最反映一個人的語言水平,這里雖然不排除個人語言天分、甚至性格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在學習中充分運用、發(fā)揮其想象力,漢語水平的真正提高就會一步步變?yōu)楝F實;谶@樣的考慮,近幾年來,我在日本的漢語教學中,就想象力的發(fā)揮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首先,在講解語法、例句的同時,盡可能超越課本的局限,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講解“有”這個詞時,我不厭其煩,由具體到抽象地舉了相當多的例子,以啟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有房子”、“有汽車”、“有錢”、“有家”、“有女朋友”、“有駕駛執(zhí)照”、“有資格”、“有思想”、“有煩惱”、“有心事”、(心里)“有鬼”、“有壓力”、“有能力”、“有時間”、“有美好未來”……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大量舉例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去記憶這些例子本身,例子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是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其想象力,使他們真正掌握用法,做到舉一反三。所以,我只是要求大家記幾個最感興趣的例子,其余大可不必做筆記,只要能使想象力在廣闊的思維空間遨游就可以了。 其次,在課堂上,讓學生各自自由發(fā)揮想象力造句,然后我當場肯定正確的用法,糾正不正確的用法。對教師來說,這也是一個講解的過程,而對學生來說,則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記得有一次在日本航空集團一家企業(yè)的中級漢語課上,我要求大家用“怎么這么……”這一句型造句。一位性格活潑開朗的小姐率先完成,很自信地高聲說:“我怎么這么漂亮!”一陣哄堂大笑之后,我馬上予以表揚:“十分完美!庇谑牵谌毡救颂赜械募瘓F氣氛中,大家都向那位小姐表示了應有的贊許:“了不起呀!”這時,一位男士也不甘落后:“我愛人做的飯怎么這么好吃!”雖然為說出“好吃”二字他稍顯猶豫,但畢竟“好吃”是非常響亮的。然而,那些愛開玩笑的小姐們卻從另一個角度運用其想象力:“你是想說‘不好吃’吧?沒關系,我們不會告你的狀的!毙β曉俅卧诮淌抑谢厥。這些大多是高中畢業(yè)后便就職的青年男女開朗、樸實,不拘謹、不做作。他們真是在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力!也正因此,他們漢語水平的進步超出了我的想象。 最后,在考試中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留以足夠的空間。在打分時,我注意看學生能否用所學詞匯、語法進行表達,絕不求全責備。而且,僅用有限的詞匯能夠多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的獨特看法正是我考試的目的。事實證明,學生們經過半年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遣詞造句規(guī)則,漢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有相當程度的提高。而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則是因為在學習中注重運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語言不是精密的數理科學,因此可以說并不需要那么嚴謹的科學思維。但是,語言需要想象,語言要求想象力。換句話說,語言絕不僅僅是靠記憶就能掌握的。特別是,對容易掌握大量漢語詞匯的日本人來說,我認為在教學中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是實現漢語水平質的提高的最重要途徑。郭沫若先生曾經向中國科學家呼吁,不要讓詩人把幻想獨占了。這里,我想對眾多的日本漢語愛好者們說,不要放棄你們的想象力,給你們鐘愛的漢語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吧。▉碓/人民日報海外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