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母語
隨媽媽初到倫敦時我只會一點英語單詞。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像坐飛機一樣暈頭轉向,課間休息時,連男女廁所的英文書寫都認不得,還有個別不講禮貌的同學欺負我,到現(xiàn)在想起這些都想哭。 有意思的是,通過努力,如今我的英語水平比有些土生土長的英國同學還好,數(shù)學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但漢語卻退步了,我在成都只讀了3年小學課程,來倫敦后,全校只有我一個中國學生,沒有機會學漢語知識,只有在家時,才跟媽媽講中國話,卻難得寫漢字。所以,姥爺每次來信都鼓勵我給他寫信,說這樣既練習了寫字,又鞏固了學過的漢語知識。因此當媽媽給姥爺寫信時,我就寫一些我想說的事情,如學習、生活情況,想不起的字,我先不問媽媽,而是查從國內帶來的那本《新華字典》。 姥爺給我們寫信的次數(shù)多一些,每封信他都單獨給我寫一遍,收到后,我就慢慢讀,不認識的字就問媽媽。這樣,不但鞏固和學習了漢語,又了解了成都的一些情況。另外,姥爺給我寄來一本中文書,里面有《三字經》、《五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內容,書中的字是一位名書法家寫的,既能學習漢字,又學習了書法。當然我現(xiàn)在學得并不好,但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照姥爺說的,絕不要忘了母語,我會盡力爭取學好一些。如果可能的話,2008年為北京奧運會當個翻譯。(《人民日報海外版》王夢菲[13歲]寄自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