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與洋子女
中國父母與洋子女之間的代溝不僅在年齡上的差異,更因為之間所感悟的中西文化的深淺不同而形成難以意會的隔膜。 孩子讀書怕吃苦,父親很自然地想起童年時老師常常講起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講愚公是如何不畏艱難,天天挖山不止,一代一代地挖下去,終于移走門前的大山。父親有聲有色地描述著,兒子愈聽愈茫然,突然打斷父親的話:“爸爸,我說愚公就是愚,這樣的大山挖個什么勁兒,搬個家,不就成了嗎?” 不聽話的女兒沒大沒小地對著父母頂撞,在她激動的時刻,中文早已拋在腦后,所有的語言都是英文,甚至還有他們十幾歲孩子的俚語,搞得父母不知所措,最后一句她說得斬釘截鐵:“這是美國,學校的同學都這樣,我為什么不可以?” 常常聽朋友說:“怎么美國長大的孩子愈來愈難管了。想想我們那時候……” 海外華人父母敎育子女的時候,往往以自己小時生長的背景與方式為借鑒。實際上,已經(jīng)出游了多年的海外華人,雖然置身于國外,但對國外最基本的原始的敎育不僅一知半解,而且,對于目前中國內(nèi)地騰飛的大環(huán)境,也開始生疏。 在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最大的困惑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致力于找尋絶對的對與錯,而忽視站在孩子的角度,特別是一個夾在雙重文化下的孩子的立場來體諒、開導他們。(《環(huán)球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