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文,重在持續(xù)性
文/筱筠 孩子轉(zhuǎn)學來馬尼拉已有五年多了。當年我們認為馬尼拉華人圈子大,有較廣闊成熟的華文環(huán)境,相對州府,更有利于孩子學習與掌握中文。思忖再三后,就做出了北上轉(zhuǎn)學的決定。五年后的今天,我們欣慰地看到了預(yù)期的目標正一步步地實現(xiàn)著。 早在孩子尚小時,我們就有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不僅要能說好閩語與普通話,還必須具有掌握較高程度的閱讀與書寫中文的能力,若能深入到中華文化的精髓部分那就更理想了。依現(xiàn)狀看,我們似乎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了。孩子能以中文的思維方式,駕輕就熟閩南語與普通話會話,讀寫中文的能力也已初見成效。這一點有她迷戀讀中文小說與學校的作文成績?yōu)樽C。 這五年多來,孩子無論在身心或認知上均健康地成長,這一切首先得益于學校的良好教育,其次才是家庭的輔助作用。最使我們深感慶幸的是,孩子原先的一點中文基礎(chǔ),到這里后得到了很好的鞏固與發(fā)展。她很幸運,在她就學的華校里,有多名菲華女作家任教。幾乎每個年段里,均有幸接觸中文造詣較高的師長。在老師們規(guī)范而耐心的啟蒙與培育下,孩子學中文的興趣日益濃厚,尤其喜歡了解中國的歷史,說起古代的歷史人物,乃至各朝代的興衰史她是朗朗上口。與此同時,家庭也為她鋪就了必要的學習條件。比如,經(jīng)常收看中文電視劇,聽中文歌曲,提供中文小說讀本等。 眼下她的中學生涯已近尾聲,不禁有點令人擔憂,將來由學校教授中文的機會是零。因為本國大學教育完全英語化。她對中文的喜愛之情是否還能持續(xù)不斷?曾見過許多本地華校畢業(yè)的學生,自小中文成績名列前茅,也能聽說讀寫基本的中文知識,進了大學后便與中文絕了緣,直至漸漸視中文為陌生的語種,出了社會只能說幾句淺顯的閩南語,實地應(yīng)用竟然丟三拉四,中英混和。這種斷裂現(xiàn)象可惜可嘆。 為了十多年來耐心播種,辛勤培育的華文苗子,我想,我不會輕易認輸。孩子入大學后,原來與華校共同承擔的中文教育責任,義不容辭地必須由家庭單方來承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