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星華
“家長老師們,你愛孩子,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根據(jù)調(diào)查,有90%的教師說愛學生,卻只有10%的學生說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
南京浦口區(qū)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日前在新加坡“以人為本的賞識教育”演講會上,為滿堂憂心忡忡的家長和教師講解了如何“去讓孩子知道我愛你”。
他說,中國做過一項“你愛學生嗎?”以及“你感受到老師對你的愛嗎?”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90%的教師說愛學生,卻只有10%的學生說感受到教師的愛。
“老師為你好 學生受不了”
楊瑞清說:“師生關系出現(xiàn)這個落差,顯然是‘老師為你好,學生受不了’的明證。老師不是不愛學生,只是不懂愛,不會愛,結(jié)果跟不愛一樣!边@個關系落差,不只出現(xiàn)在學校,也同樣出現(xiàn)在家庭,讓親子關系非常緊張。
他說,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yǎng)成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生的中國教育家周弘曾經(jīng)說,孩子生下時都是眼睛亮閃閃,充滿了靈性,是一塊好鋼。但是后來,卻被不懂教育的父母或教師煉成鐵,還不斷抱怨“恨鐵不成鋼”。他說:“這是多大的悲哀和諷刺!”
楊瑞清說:“愛是人精神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很多孩子長期在一個得不到愛的環(huán)境里成長,表面看來沒有什么,心靈卻是千瘡百孔。因此,如何讓孩子真切感受到被愛,是教育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他認為家長和教師可以從“走近生命”、“發(fā)現(xiàn)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等方面去讓孩子知道“我愛你”。
他說,“走近生命”不是“走進生命”。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長輩可以“靠近”,卻不能“闖進”。為了讓孩子幸?鞓,長輩不應該太強調(diào)“吃苦”。他說:“苦吃多了會變成痛苦。我們要‘刻苦’,不要‘痛苦’。我希望長輩不要僅僅注意分數(shù)意義上的‘成績’,或功利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幸福意義上的‘成長’。成績和成功,應該是成長的副產(chǎn)品!
楊瑞清說,當長輩們“走近生命”時,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
他說,北京有一所類似新加坡鄰里學校的“二十二中學”,學生都是基礎較差,其他學校不要的學生?墒窃谝幻美蠋煂O維剛從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導下,一班40名學生全上了大學,其中22人還進了中國最頂尖的清華和北大。
楊瑞清說:“這個實例證明了我們的孩子潛力有多巨大,長輩們實在不應該過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結(jié)論!
要孩子脫口說出10條自豪的理由
如何把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出來呢?楊瑞清建議,通過“喚起自信”。
他說:“我常要孩子脫口說出10條自豪的理由,如:年紀輕,我自豪;身體棒,我自豪;心腸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禮貌,我自豪;寫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聽,我自豪;不怕困難,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開巨大潛能的金鑰匙。有了這鑰匙,孩子的潛能才會像火山那樣爆發(fā)出來!
“喚起自信”的同時,長輩必須準備更多“尺度”來衡量,甚至必須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獲得屬于他們的成功。因此“善待差異”,善待孩子之間的差異就很重要。
他說:“要把所有科目同樣重視起來。讓語文、數(shù)學考試不好的學生,能在踢足球、彈琵琶等方面去找到成功,而且要讓他們知道跳繩第一跟語文考第一有同等價值,不要小看。今天很多人以為語文很重要,跑步不重要,但是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劉翔,能靠跑步為國爭光。姚明也是一樣,他靠打籃球,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是驚人的!
最后,在“引導自選”,讓學生作主的情況下,讓他們在快快樂樂的心情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終能突顯身上的潛能。
楊瑞清上個月受邀在新加坡永青小學、菩提學校、南華小學、南洋小學、愛同學校、宏文學校等多校巡回傳授“賞識教育”。多名教育工作者對他主掌的南京行知小學很感興趣,表示將在假期為教師和學生組織去行知小學浸濡觀摩的活動。
(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本文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