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暑期中文班
華聲報訊:《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刊登了何明德的一篇文章,介紹他在美國教孫子學習中文的情況,現(xiàn)推薦給讀者。 我和老伴1997年至1999年旅居美國的時候,對三四歲的孫子何霽航實施中文教育,采取集中識幾百個漢字之后,領(lǐng)讀些兒歌、古典韻文的辦法,教授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編撰的《嬰幼兒漢字教育叢書》上的文章。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所學文章中涉及的漢字達3000多個。同時,每天上午和下午書寫漢字30分鐘。經(jīng)過辨認、朗讀、書寫,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較好的漢語語感,掌握了漢字書寫的筆順規(guī)則,對漢字的架構(gòu)有了初步的認識,事實上為學習中文鋪墊了基礎(chǔ)。當時孫子皓宇只有一兩歲,正在咿呀學語,老伴也給他辨認彩色漢字卡片。 3年多過去了,今年暑假,霽航和皓宇回到湖南長沙我們身邊,我們繼續(xù)教授他們學習中文。霽航在美國北維州費縣(郡)希望中文學校里學習了漢音拼音,能閱讀帶有拼音的少兒讀物,漢字的筆順規(guī)則能自如地運用到漢字的書寫中,老伴便在進行讀寫訓練的同時教授他利用拼音、部首、難檢字查字典的方法,經(jīng)過指點,霽航便能查字典辨認所遇到的生字了。他的中文閱讀能力無形中提高了許多。 5歲多的孫子識漢字不到20個,對他進行集中識字教學很有必要。我將一般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數(shù)字、量詞、稱謂、禮貌語、家中人名、五官、方位、顏色、水果、飲料、動植物名稱、動作行為、自然景物、中美地名等歸納為13類,以“牙齒、綠色、菠蘿、汽車、蜜蜂、電視機、走路、河流、湖南”這樣的詞領(lǐng)他識讀,孩子能夠很快地識讀出來,而且詞中有一些字在不同的類別中重復(fù)出現(xiàn),如“海洋、海鷗、海獅”、“道路、走路”、“同學、學習”等,便于達成語感效應(yīng),鞏固認字效果。同時注重對他進行書寫訓練,從逮手到臨摩,不但能鞏固所學生字,而且能掌握筆順規(guī)則。最后,孫子也能識讀生字500左右,有了起碼的書寫能力,一個暑假兩個孩子的中文都大有長進。 海外華人華僑的孩子生活在國外,沒有好的漢語語言環(huán)境,比起國內(nèi)孩子學習中文,的確困難得多,不過有了思想上的高度重視,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海外孩子學習中文的困難還是可以克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