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遼朝蕭太后、遼圣宗親自率領(lǐng)20萬大軍南下,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寇準(zhǔn)勸真宗帶兵親征;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卻暗地里勸真宗逃跑。 宋真宗聽了寇準(zhǔn)一番話,也壯了膽,決定親自率兵出征,由寇準(zhǔn)隨同指揮。 大隊人馬剛剛到韋城,聽到南下遼軍兵勢強大,一些隨從大臣嚇壞了,又勸真宗暫時退兵,避一避風(fēng)頭。宋真宗本來很不堅決,一聽這些意見,動搖起來,又召見寇準(zhǔn)。 宋真宗對寇準(zhǔn)說:“大家都說往南方跑好,你看呢?” 寇準(zhǔn)嚴(yán)肅地說:“主張南逃的都是懦弱無知的人。現(xiàn)在敵人迫近,人心動蕩。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可后退一寸。如果前進,河北各軍士氣百倍;如果回兵幾步,那么全軍瓦解,敵人緊緊追趕。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了。” 宋真宗聽寇準(zhǔn)說得義正辭嚴(yán),沒話可說,在寇準(zhǔn)、高瓊和將士們的催促下,宋真宗才決定動身到澶州去。 這時候,遼軍已經(jīng)三面圍住了澶州。宋軍在要害的地方設(shè)下弩箭。遼軍主將蕭達蘭帶了幾個騎兵視察地形,正好進入宋軍伏弩陣地,弩箭齊發(fā),蕭達蘭中箭喪了命。 遼軍主將一死,蕭太后又痛惜又害怕。她又聽說宋真宗親自率兵抵抗,覺得宋朝不好欺負,就有心講和了。 雖然寇準(zhǔn)極力反對,宋朝還是答應(yīng)每年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不用說,這筆巨額賠款,長期成為北宋人民額外的沉重負擔(dān)。歷史上把這次和議叫做“澶淵之盟”。 由于寇準(zhǔn)的堅持抗戰(zhàn),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