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
司馬光是陜州夏縣人。他的名聲,從他幼小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傳開了。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司馬光對歷史很有研究,他認為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通曉從古以來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興盛、衰亡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于是,他很早就動手編寫一本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史書。 宋英宗在位的時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獻給朝廷。宋英宗覺得這本書對鞏固王朝統(tǒng)治有好處,十分贊賞這項工作,專門為他設(shè)立一個編寫機構(gòu),叫他繼續(xù)編下去。 宋神宗對司馬光編書也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輕時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書都送給司馬光,要他好好完成這部著作。還親自為這本書起了個書名,叫《資治通鑒》(“資治”就是能幫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馬光回到洛陽之后,專心寫《資治通鑒》,一共花了十九年時間,才把這部著作完成。這部書按歷史年代編寫,從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時期公元959年,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為了寫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資料,除了采用歷代的正史之外,還參看各種歷史著作三百多種。據(jù)說,這部書寫成的時候,原稿足足堆放了兩間屋子。由于它的材料豐富、剪裁恰當和考證嚴格,加上文字精練生動,所以成為我國史學(xué)史上最有價值的著作之一。它對于后來的人研究歷史,提供了比較完備的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