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明成祖當皇帝的時候,我國的航海事業(yè)已經開始發(fā)展起來。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揚國威,跟外國人做點生意,順便探聽一下建文帝的下落,豈不是很好? 他決定讓鄭和帶一支隊伍,出使國外。公元1405年6月,明成祖正式派鄭和為使者,帶一支船隊出使“西洋”。那時候,人們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歐洲大陸,而是指我國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鄭和帶的船隊,一共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還有技術人員、翻譯、醫(yī)生等。他們乘坐六十二艘大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闊十八丈,在當時是少見的。船隊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出發(fā),經過福建沿海,浩浩蕩蕩,揚帆南下。 鄭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蘇門答臘、滿剌加、古里、錫蘭等國家。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國。西洋各國國王趁鄭和回國,也都派了使者帶著禮物跟著他一起回訪。明成祖見鄭和把出使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非常高興。 從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鄭和帶領船隊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將近三十年里,鄭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過印度洋沿海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的木骨都束國(在今索馬里的摩加迪沙一帶)。 后來,明成祖得病死了。大臣們認為鄭和出使七次,國家花費太大,到國外航行的事業(yè)就停了下來。 鄭和的七次航行,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說明當時我國航海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