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挺進歐洲的“橋頭堡”。據(jù)德國之聲報道,數(shù)萬華人在這座匈牙利都城里安居樂業(yè),他們施展拳腳、游刃有余。 蹣跚學步的小型企業(yè) 據(jù)官方統(tǒng)計,近2萬中國人居住在布達佩斯,而民間估計的數(shù)字為5萬。中國人來了,他們不僅將東方的氣息帶入城市的大街小巷,更對匈牙利的經(jīng)濟生活造成了持久的影響。該國著名漢學家帕爾·尼日連用了4個“最”,他認為華人族群是當?shù)匾?guī)模最大、成長最迅速、最活躍、并且最為舉足輕重的民族。中國人在此設立了近千家小型企業(yè),主要從中國進口廉價的小商品,在匈牙利出售。此外,各種華人的服務業(yè)也是遍地開花,這同時滿足了在匈華人自身的消費需求。 對中國人而言,布達佩斯是市場集散地、是社會的實驗室、也是華人跨入歐洲的“橋頭堡”。 獨一無二的雙語學校 天花板上大紅燈籠赫然在目。由墻上的圖畫可見,這些華僑子弟同其它歐洲人一樣,腦子里只浮動著東方國度那模糊的身影,大廈摩天、香車昂貴,除此無它。 中國孩子聰明勤奮,負責人彼得·非對他們的欣賞溢于言表。這所學校去年才落成,對華僑家長而言,它好比一場及時雨。家長們認為在原來的匈牙利學校,中國文化的介紹未受到相應重視,于是向政府提出申請,為他們的子女建立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政府反應友善,在匈牙利前任總理麥杰西的全力支持下,學校得以建成。 接近中國文化在此絕不是空話。負責人彼得·非的副手就是中國人,學校有8位中國老師和12位匈牙利老師為孩子們提供雙語課程,除了近百名中國學生外,還有9名匈牙利學生在此就讀。雖說匈牙利老師不懂中文,中文老師對匈牙利語也不甚精通,但是雙方交流上并沒有障礙,三分之二的學生能說流利的匈牙利語,并且學生們都挺樂意幫助老師。 亞洲中心和中國市場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若還要問華商在匈牙利可否持續(xù)發(fā)展,那就是多此一舉了,這好比懷疑外資企業(yè)能否在中國盈利一樣。他們在零售業(yè)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不過,華商也能與西方超級市場比肩嗎?位于森特米哈利街的亞洲中心和緊鄰的中國市場看來同深圳、上海、蘇州的商廈別無二致,20到25平米的商鋪一家挨著一家,從風格上看,主要指向的還是華人消費群體。如此密集的中國商鋪,對于匈牙利人來說肯定是供大于求了,相比之下,他們更樂意在四虎市場消費,一樣的商品,那邊顯然便宜不少。作為亞洲中心49%股份的持有者,宋武強(音)決定“走”為上策,去年他賣掉了2億歐元的份額。 生機勃勃的家園 華人極少同當?shù)厝税l(fā)生口角,匈牙利人對雙方關(guān)系的評價也十分積極。當然,也有中國人有過不愉快的經(jīng)歷,但他們相信這只是出于誤會?偟膩碚f,中國人在布達佩斯激起的反感很少。 安靜儒雅、勤奮向上的中國人并未在匈牙利坐享其成,這樣的客人是受歡迎的。上千匈牙利人被中國老板雇用,他們在布達佩斯掙錢,也促進了當?shù)氐慕?jīng)濟。據(jù)一項民意測驗的結(jié)果,作為匈牙利的少數(shù)民族,中國人受歡迎程度早已超過了羅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