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在今年美國紐約市市級民意代表的選舉中,市長和曼哈頓區(qū)長的選舉由于競爭激烈,華人的選票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備受重視。曼哈頓華埠成了“兵家必爭之地”,連日來到華埠拜會的各參選人絡繹于途,華埠社團和老人中心門庭若市,甚至發(fā)生參選人幾乎擦身而過的熱鬧景象。 民主黨兩位市長參選人福瑞和米勒,8月9日都分別在華埠舉行活動。曼哈頓區(qū)長參選人艾斯柏和馬藝華,也接踵來到華埠。另一市長參選人費爾絲10日也到華埠拜訪。 而在8日,區(qū)長參選人斯靜格才拜訪過福建僑團。8月7日亞洲人平等會的街坊節(jié)中,米勒和費爾絲及參選區(qū)長的艾斯柏,都趁機會到華埠拜票。另一位區(qū)長候選人樓派茲,自華埠柏路開放后,也曾多次拜訪華埠。而最近兩周來,市長彭博和參議員希拉里(臨時由夫婿、前總統(tǒng)克林頓代表),都曾親臨華埠,出席籌款和造勢活動。 福瑞9日是在華埠勿街的餐館里,接受州眾議長蕭華背書。米勒則是在美東聯(lián)成公所的安排下,到華埠作地毯式掃街,掃到堅尼路和勿街口,剛好碰到福瑞和蕭華,為了避免給人“拼場子”、“比人氣”的聯(lián)想,米勒特別避開了勿街,改走茂比利街。 多位參選人如此重視華埠,親自拜訪,而且不是蜻蜓點水式地走馬看花,甚至還一遍又一遍地密集拜票,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有人指出,因為這次選舉沒有華人參選,所以華埠成了“公開的戰(zhàn)場”,誰都有希望,所以每個人都要卯勁爭取。 稍早前才成功舉辦過民主黨市長初選辯論賽的中華公所主席陳玉駒指出,其實政治人物都是很現(xiàn)實的,如果沒有選票或鈔票,他們不會來。這次各參選人輪流到華埠拜票,充分顯示華人社區(qū)過去一再推動的投票活動,終于有了成果。他表示,劉醇逸和孟廣瑞的當選,也展現(xiàn)了華人的政治力量,今后,無論參選人還是他們當選后,誰也不能小覷華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