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太極拳師的小女子
在音樂聲中,馮愛民正帶著6名德國學員認真地上太極拳課,真看不出嬌小甜美的馮愛民擁有一身好功夫。原來她小時候身體羸弱,媽媽希望她練太極來強健體魄,于是開始跟著鄰居學太極拳。后來進了中學、高中、大學、出國讀書,一路上都沒放棄練拳。后來,她成了專業(yè)拳師。 41歲的馮愛民說到,小時候學太極只當它是個愛好,到了德國才發(fā)現(xiàn)德國人有這個需求,才繼續(xù)在這方面發(fā)展。她在中國生活時,完全沒想到來德國之后,太極拳居然成為她的職業(yè)。 1991她年到德國讀書,有個同鄉(xiāng)知道她會打太極拳,曾經找她去幫忙上幾堂太極拳課,沒想到,她從此便一頭栽入這個領域。馮女士后來因為種種因素,放棄了學業(yè)而成為專職的太極拳老師。 如今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課,除了在一家名為庫馬和盧克的藝術及休閑學校上課外,還在另外的幾個地方教授太極,可說是忙得不亦樂乎。馮女士任教的學校的負責人皮的森女士提到太極拳在德國的發(fā)展。他們學校在1981年成立之初就開了太極拳這門課,但是這門功夫當初不是太受歡迎的,因為德國人對這項運動很陌生。經過包括該學校在內的許多機構和團體的推廣,現(xiàn)在是越來越有名,也越來越受歡迎,甚至德國醫(yī)生協(xié)會也承認了太極對于減輕壓力的功效。其實不僅太極拳在德國越來越興盛,基本上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熱已經在德國蔚為風潮,所有和中國有關的事物,如今都成為時髦。 馮女士提到在德國教太極拳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我們以前學太極拳就只是認真地跟著師傅打,從來不問為什么。在這里,德國學生卻常常想要知道每一個步驟為什么是這樣兒,從哪里來的。通常我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說法去答復他們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很大的挑戰(zhàn)! 面對這些挑戰(zhàn)馮愛民經常自己找書來看,也常常和其它同行切磋琢磨。每年夏天她都盡量回中國去再進修,向自己的師傅請益。雖然教的是太極拳,馮女士也肩負推行中國文化傳承的工作。因為這些德國學生在上課時,往往會問到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的問題,比如易經,道教或是佛教。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馮女士被迫重新思考有關中華文化的議題,也因此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體會。 多年來已經有多位子弟忠實地追隨她,經常來上她的課。其中一位就說到:“我斷斷續(xù)續(xù)地已經學了10年太極拳,和愛民學了6年。至于我為什么學太極呢?因為我對于可以疏解緊張情緒的運動感興趣,我曾經練過瑜伽等等,發(fā)現(xiàn)不適合我。等我學了太極,我感覺很好。也對太極的精神覺得很感興趣。” 來德國這么多年來,馮女士覺得德國人其實很好相處。她平常并沒有特別感覺到無法融入德國社會,或者有一種寂寞或是做客的感覺。只有當別人提起時,才發(fā)覺因為語言的隔閡,有時確實感到自己是外國人,有在異鄉(xiāng)做客的感覺。 當然這可能也和她是太極老師的身份有關,她所受到的待遇自然要比普通人好一些。一個學生贊美她:“是一個很棒的女人,我很慶幸和她學習,我想我們大家都會一直跟著愛民學太極,直到退休為止!(來源:德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