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餐館會會長:多倫多飲食業(yè)應以質取勝
|
華聲報訊:經歷20載盛衰的加拿大多倫多華人社區(qū)飲食界,行內一直存在著割喉式斗平賤賣求存的惡性競爭,但安大略省華商餐館會會長陳勇儀則認為,今日若然仍欲以斗平搶客,根本就是死路一條。未來華人食肆如欲在市場站得穩(wěn),只有在出品及服務、價錢公道吸引食客。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安大略省華商餐館會會長陳勇儀見證著近20多年多倫多華社飲食業(yè)的興衰。敢言的他表示,80年代是廣式粵菜鼎盛期,亦是華社飲食界的主流。但隨著越南菜,北方小食、自助餐、港式茶餐廳、日韓料理、自助快餐外賣等的多元飲食文化加入市場,在這20多年來,先后分別形成一股飲食潮流后,對消費者來講,愈多選擇,就愈食得高興。但對從事飲食業(yè)的老板,則要不斷面對新對手的挑戰(zhàn),絞盡腦汁,但亦難保不敗下來。 陳勇儀稱,就大多倫多地區(qū),由華人經營的大小各式食肆,以會員計已超過600間,非會員的亦不下200多間,在華社的40多萬人口中爭一個立足點,可見,競爭是何等的激烈。10年前,部份行家為打倒對手,不惜以本傷人,有食肆以“一元一只雞”,“九毫子(九毛錢)人參雞湯”的斗平頂爛市,確實流行一時。但不要忘記,華人食肆大多是家庭式小本經營,就算是合股的大酒樓,論資本仍是相當有限。斗平搶客的情況,最終,還不是兩敗俱傷。加上年前的9.11及“SARS”兩役打擊,今日仍然打開門的,大都只是茍延殘喘的居多,若今日有人說自己賺大錢的,真會令人懷疑錢從何來。 旺丁不旺財 “今日飲食業(yè)難做,并不是說沒有人流食客,反之40多萬華人人口,再加主流及其它族裔,只要打出名堂,就不愁沒生意。但這只可說是‘旺丁不旺財’。因為成本上漲,加上很多難以估計的支出,使到同行再斗不起平價搶客。以個人經驗,若某酒樓食肆突然大平特平地賣餐,很有可能東主已經著手準備‘潛水走路’,無非是想立刻套現(xiàn)后,即告結業(yè)! 陳勇儀分析稱,10年前經營飲食業(yè)的成本支出預算維持在30%之內,亦能夠立足不倒。但今日,就算有30%利潤亦沒有錢賺。原因是租金、水電、人工、食品入貨的增幅早已超過10年前的30%,那又怎會有利可圖。進一步說,若食肆開支超過40%,就要準備關門大吉。但從另方面看,所謂“食色性也”,有人的地方,就有食肆的存在,故不論生意怎樣難做,華人食肆仍會愈開愈多。 “今日不少華人投身飲食業(yè),就如先僑經營洗衣店、雜貨鋪一樣,因為不用政府認可專業(yè)資格,且大有大做、小有小做,最重要是每日現(xiàn)金。故不論競爭如何慘烈,仍是不斷有人前仆后繼的入市! 飲茶受歡迎千年不變 陳勇儀總結稱,今日多城華社餐飲業(yè),表面上是百花齊放,欣欣向榮,但以粵式大酒樓而言,北方小食、自助餐雖是對手之一,但近年超市內的外賣飯盒、美食攤檔及主流大型宴會廳方是主要競爭者。唯一可以肯定的“飲茶”仍廣受歡迎,故大酒樓若不轉型,切合現(xiàn)代消費模式及口味,則難以生存。大型粵式酒樓,將會買少見少,現(xiàn)存者,仍會經營下去,但應該逐漸被中小型的各地特色食肆取代。最終,消費者將是華人食肆的最大贏家。 消費者對本地華社食肆的盛衰轉型又有何看法呢?綜合概括地說,不論大陸還是港臺移民對本地華社飲食業(yè)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均認為是對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品嘗各地特色美點佳肴的好現(xiàn)象。有機會讓南北口味互相調劑,價錢普遍比起10年前則更加便宜,豐儉由人,得益者當然是消費者。 而部份華人消費者亦同時指出,華人餐飲業(yè)出現(xiàn)的惡性競爭,亦帶來消費者的不滿。經營者為求減價,不惜降低出品、服務乃至衛(wèi)生標準,不獨讓消費者受氣,其實,亦是業(yè)界自挖墳墓。當然,一分錢,一分貨,社會上絕對沒有免費午餐。作為消費者,其實很簡單,價錢合理,出品新鮮可口,服務態(tài)度友善及注重衛(wèi)生條件,任何類型的餐館酒樓,都不愁沒有捧場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