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資深華人作家亞康說平凡人的故事
|
亞康(Darrly Accone)是南非僑界一位出色的人才,他雖然擁有中國血統(tǒng)與華人家庭的背景,但是卻在南非當?shù)氐男侣劷缗c文學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他在去年所出版的一本家族傳記文學作品《都在天堂下》(All Under Heaven),南非的文學界與僑界才得以有另一個機會,領悟到這位華人作家的深度內(nèi)涵,并且從他所述說的故事當中,了解華人移民來到南非的曲折與艱苦的奮斗過程。 亞康表示:“我從15歲開始就有撰寫這本書的構(gòu)想,我一直想要把家人移居南非的心路歷程轉(zhuǎn)化為字句,將這些動人故事與世人分享,在過去這幾十年當中,我不斷的在腦海中編寫出這本書的片片段段,但是故事中的主角并不只是一般的陌生人,而是我的家人,因此我在心理上面臨了長期的挑戰(zhàn)與煎熬,一直等到我自認為心思足夠成熟之后,才決定將這段歷史付諸于文字! “這本書的故事,對我的家人有非常深入的描述,因此我必須非常謹慎的取決我的觀點,避免過度情緒化的用字與立場,跳脫出家屬的角色,而純粹以一位作者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 亞康是一位作家、編輯,并且是一位獨立學者,在南非的文學界從事文字工作已經(jīng)有超過20年的時間,他曾經(jīng)在南非星報以及其它諸多文藝出版刊物擔任過記者、評論家、專欄作家以及文學作家,因此他對南非國情的演變有比其它人更加深入的觀察與了解。 “在我研讀歷史的過程中,我對偉人的傳記故事興趣其實有限,真正吸引我眼光的,反而是那些平凡小人物的親身經(jīng)歷,我的家人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我所想表達與訴說的,便是一群平凡人物在南非這個環(huán)境當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非凡成就,而這個成就并非是經(jīng)濟上的豐功偉業(yè),而是他們在南非生活環(huán)境的種種挑戰(zhàn)中,不被挫折打倒,維持自我原則,堅持理想,努力求生存的寫實經(jīng)過! 南非的歷史發(fā)展,經(jīng)歷過此起彼落的風風雨雨,亞康認為,這是南非人所絕對不能忘卻的教訓和啟發(fā),然而事實上他卻發(fā)現(xiàn),新一代的南非年輕人對于南非人民在過去所曾經(jīng)發(fā)生的沖突,以及政府對弱勢族群的迫害都已經(jīng)拋諸腦后。 “在教書的期間,我曾經(jīng)與班上的學生針對南非種族隔離的歷史進行討論,但是非常令我驚訝的是,許多年輕學子根本不清楚過去在南非所發(fā)生過的事件,這也是我希望我所寫的這本書能夠達到的其中一個目的,那就讓南非的民眾更加認識南非歷史的演變過程,并且記取當中的教訓! 雖然亞康希望借著《都在天堂下》這本書為所有身在南非的華人發(fā)聲,但是他并不想成為僑界中的英雄,他將這本書描述成一個“新南非”的回憶錄,從南非歷史的顛簸,更加珍惜今日南非的和諧。 “在南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期間受到壓迫的這群人,如今都逐漸將自己的故事與市人分享,這個現(xiàn)象也使許多平;ゲ粊硗淖迦寒a(chǎn)生了奇妙的共鳴,在這些真人實事的啟發(fā)下,鼓勵更多人將他們的故事公諸于世! 亞康對這本書的另一個期待,就是提升華人在南非社會當中的形象與地位,居住在南非的華人對于自己的政治立場與權(quán)益一直處在較沉默的狀態(tài),在種族隔離時代,華人從來沒有被給予發(fā)表己見的機會,而當南非政治環(huán)境開放之后,華人仍然無法迅速的進入情況。 “大家原本都以為,在種族隔離時代遭到歧視的族群,開放后便能夠扳回情勢,然而南非的華人卻沒有那么幸運,南非政府對于南非華人的權(quán)益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待遇。” 在《都在天堂下》這本書中,亞康的故事是從1911年他的曾祖父說起,敘述他與兒子,也就是亞康的祖父,如何從中國艱辛的遠渡重洋輾轉(zhuǎn)來到南非,離開家鄉(xiāng)雖然辛苦,又令人心痛,但是他們當時都滿懷希望,期盼有一天賺夠了積蓄,能夠再度回到中國的故鄉(xiāng),殊不知他們的命運便從此圍繞著南非的動蕩而前進。 這本書詳細記載了三代華人移民的心路歷程,而促成這本書完成的最大功臣,便要算是亞康的母親。亞康的母親是一位圖書館員,她透過工作中的機會,將家族中所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件報道,都用剪報的方式仔細的收藏,并將這些寶貴的資料流傳給亞康,讓他擁有足夠的參考史實,建立出完整的祖譜,最終,才能夠造就出《都在天堂下》這么出色的文學作品。 當問到他覺得數(shù)十年前移民來到南非的華人與現(xiàn)在來到南非的華人有何不同?亞康感慨的表示,從前漂洋過海來到南非的華人,許多都是出于經(jīng)濟困難的因素,在無奈之中離鄉(xiāng)背井來到南非工作賺錢,但是這些最早的外來華人,雖然人在南非,但是仍然心系家園,期盼總有一天能夠再回到中國。然而現(xiàn)在來到南非的華人,卻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移居南非之后,便在當?shù)卣归_新的生活,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另外他也提到一點,那就是南非的華人一直自我分隔為新僑、老僑、中僑、臺僑、港僑等等,各僑團之間似乎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鴻溝,相互缺乏密切的往來,他希望未來更多華人能夠在南非各領域有出色的表現(xiàn),提升華人形象,進一步加強南非所有華人團結(jié)的共識與向心力,一同為南非的華人爭取更多的福利與平等待遇。 雖然亞康的《都在天堂下》在去年便已經(jīng)出版,但是他計劃與南非的各界僑團僑領合作,預計在10月份針對南非的僑社舉辦新書發(fā)表會,《都在天堂下》雖然目前以英文出版,但是書中所描述的,卻是最寫實而刻骨銘心的華人移民歷史,只要身為一名華人,都一定會為書中的主角深深的感動,并且對南非的政治與社會發(fā)展過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與感慨。 亞康同時希望在新書發(fā)表會的活動策劃過程中,集合南非各地大學的學生對華人移民南非與現(xiàn)實生活以及寫作的心得進行研討,讓這本書達到更深層次的引導效用,激發(fā)更多青年學子培養(yǎng)創(chuàng)作寫作的習慣與靈感,期盼未來南非文學界能夠有更多更出色的華人作家對所有的民眾發(fā)揮影響力。 亞康個人檔案: 亞康于1960年出生,目前擔任金山大學文學院的講師。他在1988年到1994年長期為南非的《星報》撰寫文藝報道,在1996年到2000年之間并擔任《星報》的文藝編輯以及助理編輯。 在1994年,他并被聘為《Big Screen全國性電影周刊》的編輯,他的電影評論作品廣泛的在南非流傳,并且獲得南非各界的推崇,作品長期在《星報》的Tonight版面刊登。 1996年他并備選為南非國立藝術協(xié)會的評選委員。 在1995年到1999年之間,他更為南非《周日獨立報》撰寫了許多有關國際文學以及文化議題的文章,同時他也繼續(xù)為《星報》的Tonight與《Good Weekend》版面以及周六《星報》生活娛樂專欄編寫文藝活動方面的評論作品。 2001年,亞康受聘擔任南非藝術文化網(wǎng)站Artslink.co.za的編輯。 2002年,他帶領金山大學的新聞系研究生,為“世界永久發(fā)展高峰會議”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Witsnews計劃,共有69篇相關作品在Summit Star連續(xù)刊登了10期。 同時他并為名作家Patric Bond教授著作“Sustainable South Africa”進行編輯。 2003年開始,他在金山大學擔任講師的工作,并且著手撰寫他個人的著作《都在天堂下》,該書在2004年4月在南非出版,并且入圍2005年Alan Paton文學大獎。 在撰寫《都在天堂下》之前,亞康還曾經(jīng)出版過一本有關棋藝的著作,將他在《星報》所累積的14年西洋棋法專欄寫作經(jīng)驗,融合成解析的著作精華。隨后他并在德班的Natal大學,透過金山大學的教學經(jīng)驗,講授9.11恐怖攻擊后的社會現(xiàn)象。 亞康的寫作領域相當廣泛,包括了小說、短篇故事、理論性文章等等,他的文學造詣也促使他開始在金山大學講授創(chuàng)意寫作的課程。 另外,他也代表南非獲選為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的受邀訪問作家之一。 在2004年他為南非文學與文化部長擔任演講稿的撰寫人。 (來源:南非華僑新聞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