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開元寺:千名老人共聚千叟宴(圖)
 一千多盤菜 場面煞是壯觀
 九重米果要一層層地“疊羅漢”
重陽節(jié),福州千名老人在開元寺共聚千叟宴;大廟山下,50年前的兒童和現(xiàn)在的小孩,一起為骨碌碌轉的大鐵圈、陀螺歡呼;西營里一家小店,沉寂50年的九重粿又飄出了清香…… 好樂、好吃、好玩,久違了,地道的福州重陽節(jié)! 好樂 千叟宴始于乾隆年間,百張桌子,千位老人,共祝長壽。11日午時,鼓東路開元寺內,福州首屆盛大的千叟宴讓人嘆為觀止:100張大圓桌擺進各大殿堂,1200多位老人濟濟一堂,素雞、素魚等1000多盤擺滿了桌子、長凳,層層疊疊,廚房里還不斷地有新菜端出。 觥籌交錯間,老人們個個笑逐顏開,許多老人是從八縣趕來的,他們都說,活了一大把年紀,這么多人一塊吃飯,而且還都是老人,這還是頭一遭。一位廚娘跟我們說,這場宴會足足準備了幾個月,洗菜用的籮,做菜用的鼎,炒菜用的鏟全是特大號,席間還伴有于山老年樂隊的吹拉彈唱。 好玩:大廟山登高石 抽陀螺滾鐵圈 “小時候,我每年都來踩這塊石頭,可身高還是沒超過1米7!”大廟山頂,福州四中內,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老人笑瞇瞇地望著那塊傳說中的登高石———一大群不足10歲的孩子排著隊,在石上又蹦又跳,每年重陽,這塊象征“高升”的登高石邊總會圍滿人,傳說小孩在上面蹦跳之后,來年會長得更高。 方老說,古時,重陽就是福州小孩的節(jié)日,定為老人節(jié)之后,孩子們就漸漸疏遠,不過,今年登高石旁多了兩種玩具:陀螺和鐵圈。 方老回憶,兒時過完中秋,孩子們就盼著重陽,“一年當中,只有這一天大人才給買玩具!鄙洗髲R山有3條路,當年每條路邊都擺滿風箏、陀螺、大刀……孩子們早早就起來等,等大人事情做完,纏著他們去登山。昨日操場上,幾個年近70的老人搶著抽陀螺,“要用麻繩做鞭子,才夠耐磨。”張依伯是轉陀螺高手,彎著腰,握著小鞭子,一下下,陀螺骨碌碌地轉。 陳依伯是滾鐵圈的高手,鐵圈在別人手里怎么弄都跑不動,到了他手里就特別溫順乖巧,“鐵鉤子要放在水平直徑以下,左手扶住鐵圈就好,推要用右手呢,用力一點,人跟著跑。”果然是秘方,一旁學樣的孩子照著做幾遍就會了,陳依伯見狀就遛起小圓圈,這會兒孩子們傻了眼:“好難呀!” 西營里:九重米果層層蒸插彩旗 3天前,福州西營里小店聚福園年輕的老板,接到這樣一樁差事:重陽這天,要做出他從未做過的九重米果。老板朱艷秋特地請出做了40多年糕點的老母親幫忙。 九重米果做法繁雜,光是碾漿的米,就要浸泡近3個小時,九重米果分9片薄層,呈青橙白三色,米果上插著小彩旗。 “色澤漂亮但不含色素,是用青瓜汁、胡蘿卜汁調上米漿制作,營養(yǎng)豐富。”朱艷秋說。 朱艷秋是做米果高手,但這樣浩大的工程也是第一次:3個小時守在蒸籠邊,一層一層地蒸,一層蒸熟了,再蒸第二層,每層都要蒸七八分鐘,一籠米果出爐,3個小時也過去了。 九重米果的吃法很特殊,過去的孩子們吃米果是一層層剝開吃,一層給爺爺,一層給奶奶,再剝一層給媽媽……全家分享,老少同樂。 上插的彩旗,寓意“旗開得勝”,方老說:“小時候,去店里買九重米果,一定會記得拿小彩旗,拿不到彩旗,就站在店里等!倍w桂英則更懷念兒時的米果,那時的九重米果用的是堿水,是早稻谷草燒成灰后煮出的水,“帶著稻草的香氣,特別好吃”。 (來源:海峽都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