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漢學家馬悅然來華與中國學者交流
日前,漢學大家馬悅然在復旦大學中文系的邀請下,來到上海與中國學者進行交流。強烈的講故事的欲望、不斷抖出的笑料包袱,令人很難想象面前這位健談風趣的演講者竟已是81歲高齡的耄耋老人。 “主業(yè)”為語言學與先秦文學 作為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18個評委中唯一一個懂中文的人,中國人對馬悅然的關注似乎永遠圍繞在諾貝爾文學獎周圍。也許是刻意回避這個話題,他用大段時間介紹了自己在“主業(yè)”漢學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他用流利的不時穿插幾句地方方言的漢語介紹道,1946年,他師從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學習中文,高本漢的興趣在于音韻學和先秦文學方面,這也決定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1948年馬悅然奉師命前往四川調(diào)查方言是他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漢學成果之一。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調(diào)查了成都、重慶、峨嵋、樂山四個地區(qū)的方言,此后發(fā)表了一批有關語音、語法的著作。他發(fā)現(xiàn)方言研究不僅對語言學存在意義,對文學研究也有幫助。他就在郭沫若的詩歌中明顯感覺到了四川方言的音律,從巴金的《家》、《春》、《秋》中也可發(fā)現(xiàn)兩種敘述模式,即普通話模式與方言模式。 “《左傳》是我最為欣賞的先秦文學作品,在讀過《左傳》之后,我開始閱讀‘春秋三傳’的其它兩傳《公羊》與《谷梁》!瘪R悅然表示,這兩傳文學價值不大,但其思想和語法很值得關注。上世紀60年代他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公羊》與《谷梁》,將之翻譯成英文,并撰寫大量注釋,對兩者的語法進行深入比較。 馬悅然介紹說,在對《春秋繁露》的研究和翻譯中,他發(fā)現(xiàn)事實上這部著作僅有一小部分出自董仲舒之手,大部分為南北朝末年某人偽作。為證明這一觀點,目前他已搜尋到足夠的證據(jù)。復旦大學中文系多位教授表示,這一觀點非常重要,值得國內(nèi)學者研究、關注。與此同時,對漢語表達情態(tài)以及漢語氣聲的研究已是他的主要漢學研究成果之一。 馬悅然視野內(nèi)的中國作家 多年來,馬悅然被認為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通路。見到馬悅然,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無論如何是無法回避的。當問及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有否關注中國作家,他表示這個問題目前無法回答,但肯定是關注的,中國文學已經(jīng)走向了世界!拔业娜蝿帐钦f服其它評委。”他笑著說。 他表示,在世的中國當代作家中,他非常欣賞李銳,翻譯了包括《厚土》、《萬里無云》、《舊址》等在內(nèi)的大部分李銳作品。李銳一直關注呂梁山區(qū)的農(nóng)民生活,是典型的“農(nóng)民小說”。蘇童的《米》、阿城的“三王”、馮驥才的《三寸金蓮》、王安憶的系列作品他也非常欣賞。他強調(diào)說,他翻譯的最新作品是一個山西警察曹乃謙的小說《到黑夜想你沒辦法》,小說運用了典型的農(nóng)民語言,是一種山西地區(qū)的“要飯調(diào)”,文學價值不可小覷。明年春天這本書就可在瑞典出版,明年7月香港也會出版。但內(nèi)地出版社可能由于看不出一個普通警察的文學價值,因此至今還沒有在內(nèi)地的出版機會。 除此之外,莫言也是他非?粗氐闹袊骷抑弧W钚乱黄凇渡虾N膶W》上發(fā)表了馬悅然用中文創(chuàng)作的9個微型小說《小說九段》,就是模仿莫言的《小說九段》而成。他表示莫言創(chuàng)作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小說多年,又開始嘗試微型小說,其創(chuàng)作能力令人吃驚。(來源:南方都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