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圣塔蒙尼卡市華人不多 中文學校有聲有色
華聲報訊:美國南加州的圣塔蒙尼卡建市百余年來華人始終不多,在全市7%的亞裔人口(約6000人)中,華人僅占十分之一,是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但其中文學校卻辦得有聲有色,不僅第二代與第三代華裔子弟多,由金發(fā)碧眼父母陪著來上課的中國大陸領養(yǎng)兒童也愈來愈多。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全名為南加州洛杉磯西區(qū)中文學校的這所中文學校,1967年由王積青等六個華人家庭號召成立,當年他們借用猶太教堂定期易子而教。學生增至20人后,轉至公園球場每周六上課,校務則每年輪流由一對夫婦負責。 1977年,楊文澤替學校正式命名,1981年10月趙蜀剛博士代表學校向加州政府申請登記,1982年學校正式成立。1983年,在施超與陳景虹夫婦等人奔走下,終于和洛杉磯聯(lián)合學區(qū)簽下租金很便宜的教室,結束了16年輾轉上課的日子。 創(chuàng)校至今近40年,全靠家長們出錢出力的洛杉磯西區(qū)中文學校,如今有學生250人,今秋將開辦幼童中文班,教導學齡前兒童學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