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據(jù)明報報道,中國、印度一向高踞加拿大吸收移民來源頭兩名,但一份加拿大移民部未來移民政策藍圖的高層密件建議,移民部可以透過“調整吸收移民種類的比重”等行政手段,從而設法改變既有的來源國版圖。取得文件的一名移民律師更批評,移民部早就開始限制更多中國移民的申請。 在過去幾年,中國大陸一直是加拿大移民的最大來源地,而在10年前高踞榜首的中國香港,近年人數(shù)已大幅減少。 根據(jù)李克倫取得、由負責制定移民法的移民部高層主管伯斯坦對內(nèi)部提出關于“移民政策的未來”的文件,針對多年來全國多個移民智囊團體的研究,描繪五項政策大方向,在“人口流向及國際間的競爭”一項中,伯斯坦指出,國際迅速的變遷對加拿大吸收移民來者不拒的普遍性造成考驗。 文件接著說,“現(xiàn)在所吸納進來的移民,由屈指可數(shù)的國家支配著”,并附注解釋是那些“屈指可數(shù)”的國家,“最明顯是中國,2001年有4萬人抵達,以及印度有2.8萬人,而唯一可控制這些數(shù)字的只是移民部的案件處理能力! 伯斯坦指出,假如要嘗試直接以更改來源國移民人數(shù)的辦法,會牽涉到人權及自由憲章中的平等條款,非常具爭議性,但他同時說:“不過,在某受限的范圍內(nèi),還是可藉□在篩選移民過程中引入更多的伙伴,以及改變各個不同移民類別所吸收移民的比重,仍可達到改變移民來源國既有版圖的目的! 李克倫說,伯斯坦從25年前就參與制定移民法,他主導移民政策30多年,多年前由他完成的“移民策略文件”,是移民部根據(jù)調整移民政策的最重要藍圖;當上述文件討論到不要將移民來源集中在中國、印度時,就讓人相信,移民部確實在私底下對限制中國移民人數(shù)的成長動了手腳。 李克倫表示,移民部表面對所有國家的移民申請者都公平對待,但對照移民部透過資源人手調配的方法,來控制每個辦事處處理案件的效率高低,從中可以了解,移民部絕非一視同仁,否則不會有辦事處處理案件需要好幾年,而有些辦事處的效率就特別神速,若說移民部公平對待每個國家的申請者,他是完全無法接受。他還說,令人氣憤的莫過于移民部的不誠實,不肯將政策形成的背后原因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