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舊金山驅(qū)車往北行駛約兩三小時,便到了歐城(Oroville)。這里有些街上畫的是一條很粗很顯明的綠線。綠線可以把你帶到一座1863年建造的“中國古廟”。它是加利福尼亞州第770號古跡,廟門上寫著“列圣宮”3個大字。 列圣宮是美國加州最大最老的一座中國廟,據(jù)說從前在這廟里,道教、佛教、孔教合而為一,所以叫“列圣”。想當(dāng)年,歐城曾有一萬中國人聚居的紀(jì)錄(如今只存35人),這廟里香火鼎盛之狀,不難推測。1863年,還沒有排華法案,這里的中國人,雖然形跡古怪,卻也風(fēng)光一時吧。 第一次到那里,時間已是下午4點20分。中國廟的管理員不肯賣票給我們進(jìn)去參觀,因為4點半是他們“打烊”時間。守廟人給了我一份歐城公園協(xié)會印的《中國廟簡介》。我們只見廟口除了“列圣宮”3個大字,尚有一只大鼎,氣勢不凡,頗有古意。廟旁有一旗臺。紅磚的廟瓦已非新紅,而是灰白的褪了色的古董紅,滄桑之感,襲上心頭。我們只好“繞廟三匝”,悵然而歸。 第二次去是中午到的,沿著綠線,我終于又見到了叫我念念不忘的“中國廟”。買了票,一走進(jìn)去,我不禁大喜,真正感到“不虛此行”。 除了正廟,左側(cè)有一陳氏祠堂,二樓還有王氏祠堂及議事廳。正廟是公用的,陳氏、王氏大概人多財盛,則用私用小廟。王氏祠堂,洋人稱之為“月廟”,因大門圓如滿月。議事廳是當(dāng)時中國人的法院、代書處、銀行兼郵局,現(xiàn)在還能令人遙想當(dāng)時繁忙的景象。 廟建于1863年。1884年排華之后,有許多中國的東西常常被人一把火燒掉,這座廟卻沒有?墒,1907年,一次空前的大水災(zāi)卻沖毀了這兒的中國城,中國人因此紛紛離去。 此廟于1930年為市政府收購,1949年重新整修,后來又陸續(xù)在廟旁加添了一個“中國花園”、一座“古繡堂”和一間小型博物館。 中國花園在廟的圍墻里面,非買票進(jìn)來是看不見的。內(nèi)有蓮池、小橋、假山,仿中式廂房天井建筑,庭園內(nèi)無一樹不是原產(chǎn)中國,連猴栗及冷杉都有,非?蓯。 最値一提的是1968年才加蓋完成的“古繡堂”——里面收集了許多極精致的中國刺繡品,有結(jié)婚禮服、廟會旗幟等。同時也收集了很多中國古董。一套皮影戲道具,據(jù)說價値連城,亦收藏于此。 最叫人唏噓的是坐落中國花園偏僻一角的小木屋。其破爛、其簡陋,叫人看了心碎。門上的門簾是一床破棉被的棉胎——用以阻擋人世無情的風(fēng)霜雨雪吧?門內(nèi)用品極簡。木屋上釘著一塊木牌:1860-1870,Typical Chinese Dwelling(當(dāng)時一般中國工人的居所)。 所謂“赤手空拳”,所謂“白手起家”,對于先僑而言,真是字字真實,句句血淚?戳四情g小破屋,不感慨者,幾。 說他們什么也沒帶到美國來,其實并不正確。他們帶過來更偉大的東西——刻苦耐勞的精神和與中國生死相依的那一點文化。中國廟,那等在綠線盡頭的歷史的痕跡,它為我們所傳承的不也就是這點信息嗎? (來源:《澳門日報》作者:喩麗清寄自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