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我敬愛的父親
蘇春霖/口述 黃意華/撰文
我的父親辭世已有十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并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我的腦際淡去。相反,歲月越久遠,形象越鮮明。我知道,那是父親善良、勤勞、耿直,富有同情心、正義感的品質在我心中所造成的影響難以磨滅。父親辛勞一生,沒有留下多少財產,但卻留給我們這些孩子一輩子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與貧困和戰(zhàn)亂抗爭 父親蘇積芬,1908年出生于越南北方的一個小村落,是第二代僑生。父親幼時家境十分貧困,共有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六。祖父實在養(yǎng)不活這么多的孩子,只好把父親送給他人。我的養(yǎng)祖父住在錦普市,家境也非常貧苦,可憐我的父親小小年紀從一個窮窩到了另一個窮窩。父親稚嫩的肩膀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他每天天不亮就到處撿豬糞、拾煤塊,稍大一點就到餐館端盤子、當伙夫……幸運的是,養(yǎng)祖父還斷斷續(xù)續(xù)讓他在當?shù)厝A文學校讀了兩年書,就是這兩年的中華文化熏陶,鋪墊了父親的人生道路。 上世紀初,侵占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為了掠奪中國西南的資源,開拓越南至中國昆明的滇越鐵路。許多生計無著的越南人和華僑,被征召到鐵路上當苦工,父親也去了。在中越邊境老街的窮山惡水里,父親與苦役、瘧疾、腹水病拼搏了年許,最后病倒了,離開了工地。接著,父親又在廣寧一帶給人家伐木,后來,又是幾經辛勞,最后還是兩手空空地回到了錦普。 在苦難中,父親成年了,有人家相中了他的聰慧、能干和善良,把女兒嫁給了他。我的母親名叫顏儲萍,沒讀過書,但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靈巧的手。兩個善良的人結合,生活盡管貧困,但畢竟有了一個溫暖的家。父親依然給人家打工,什么活都干,有時外出做工,兩三個月不回家。母親在家操勞家務,拉扯幾個兒女,還幫人縫縫補補,補貼家用。我出生時,前面已有了3個姐姐,雙親當然十分疼愛我這個男孩,母親更是呵護有加。但繁重的生活擔子,使母親在看護我時有嚴重的疏忽。記得我幼時十分好動,有一次我拽著兩只小狗蹦蹦跳跳地跳進正在暗燃的稻殼火堆中,嚴重燒傷了一只腳,治療了很久才痊愈。還有一次,母親正在埋頭切粉絲,我竟把一只腳伸進刀口,大拇趾挨了重重一刀,差點兒沒切下來。這兩次事件,都讓母親自責不已,覺得沒盡到照看我的責任,讓我受了傷。其實,生活所迫,母親既要看護孩子,又不得不拼命地幫助父親減輕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她是無需自責的。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法國人跑了,日本人來了,到處燒殺搶掠。我們開始逃難,但父親依然要外出做工,母親就帶著我們東躲西藏,最后落腳在蒙良。有一天日本飛機狂轟濫炸,道路傳聞,日本人又來殺人放火,母親帶著我們從蒙良投奔在錦普的娘家。在乘過一段便車之后,我們不敢走大路,黑夜里,母親帶著我們穿越荒山野嶺。路上,暴雨如注,母親抱著4歲的我,帶著3個姐姐,在風雨中跌跌撞撞地摸行,一直走到快要天亮,濕漉漉的我們才敲開了外婆的家門。 此后,日本兵較少來錦普,我們的日子也平靜了一些,父親還為我們在錦普郊區(qū)找了新的住處安頓下來,以農為生,但日子依然十分艱難,一家人盼望著戰(zhàn)亂結束,好日子早點來到。 為越南人民的抗法戰(zhàn)爭捐輸 日本人投降了,我們高興勁還沒過去,法國人又來了,越南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法斗爭。在拉鋸戰(zhàn)中,出現(xiàn)了一些像我們村那樣的中間地帶,盜匪趁亂而起,為害鄉(xiāng)間,我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了,那時經常鬧饑荒、餓肚子。好在這時,父親在一家林場找到一份事做,這份工作使他認識了一些頭面人物。 這時,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游擊隊十分活躍,戰(zhàn)斗時常在我們身邊發(fā)生。富有正義感的父親義無反顧地支持游擊隊。他經常利用認識頭面人物的關系,幫游擊隊辦通行證、身份證,還不顧依然清寒的家境,節(jié)省出錢,購買糧食、藥品送給游擊隊。 越南人民的反抗越來越激烈,法國殖民者的鎮(zhèn)壓也越來越殘酷。法軍經常下鄉(xiāng)掃蕩圍剿游擊隊,他們不分游擊隊和鄉(xiāng)民,見到跑動的人就開槍掃射,土匪也四出搶掠,我們一家人日夜生活在恐懼之中。有天夜里,法軍又出動圍剿游擊隊,我們一家躲進叢林,但襁褓中的小妹妹也許是受到了驚嚇,放聲啼哭,母親怎么哄她也不停息,眼看情況越來越危急,不僅一家人生命難保,還要連累一起逃難的鄉(xiāng)親。母親一狠心,掐緊小妹妹的咽喉。妹妹的哭聲沒了,身體也不再動彈了。直到法軍遠去,母親才松開手,命大的妹妹慢慢又有了氣息,活了過來。 在我幼年的記憶里,時常有陌生的客人來家里,父母親為他們煮飯、取藥、裝米,他們對我十分和藹,有時會把幾顆當時非常難得的糖果給了我。我知道,他們都是游擊隊員。一天,村邊的一家房屋火光沖天,雞飛狗叫,哭喊聲亂成一片,法軍又來掃蕩了。倏那間,一群法軍突然闖入我的家里,翻箱倒柜,到處搜索,幾個白人,還有黑人雇傭兵,用槍托打了我父親,父親一聲不吭,被推向一邊。那時的我,用力緊緊抱住母親的腿,母親一直衛(wèi)護著我們幾個孩子。法軍把家翻了個遍,還到院子用槍刺亂捅稻草堆,差點沒點火燒房和那稻草堆。法國兵走后,父親才說:“老天保佑,那里面藏著游擊隊的槍枝彈藥,燒了就壞事了。” 盡管兵荒馬亂,但日子還要過下去。父親借了點錢在城里開了一家雜貨鋪。慢慢地,家里的生活有了改善,物質生活豐富了許多,糧食、食糖、食鹽、煤油等生活必需物質多了起來。而那時家里常常發(fā)生堆放的貨物一夜之間莫名其妙地被搬一空的事。記得有好幾次,夜里我被犬吠聲驚醒,見店里人影晃動,他們把貨物從后門往店外搬,直往海邊運。母親對父親把貨物無償?shù)刂С钟螕絷牄]有一句怨言,一如既往地節(jié)衣縮食,支持父親的行動。 這段時間,斗爭形勢十分險惡,無孔不入的暗探隨時都會引來法軍巡邏隊。我的父親、母親也受到恐嚇,但是他們仍然用自己的身家生命來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奠邊府戰(zhàn)役爆發(fā)后,父親更是全力按要求調運糧食、汽油等給游擊隊,而不顧自己有時還要負債經營。 得到越南政府的表彰 越南北方解放后,父親得到了一面由范文同總理簽署的越南政府表彰匾,表彰他對越南人民解放事業(yè)的貢獻。上面寫著:越南抗戰(zhàn)有功家庭。在錦普,參加支持越南革命的越南人華僑很多,但總共只有3戶人家得到表彰匾,其他兩戶是越南人。 胡志明主席說過:“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父親得的那塊表彰匾,就是越中情誼深的見證。胡志明主席逝世后,不得人心的排華濁浪卷來,年事已高的雙親揮淚告別曾與之同生死共患難的錦普鄉(xiāng)親,棄家北上,投入祖國的懷抱。父親、母親分別于1988年、1993年終老于深圳,享年80歲和81歲。 1998年,中越友誼迎來了新的春天。我攜妻回到錦普,尋訪雙親生活的遺跡,可世事滄桑,許多事物已不復存在,但父親卻還留在鄉(xiāng)親們的心中。當他們得知我的雙親已辭世后都極為悲痛,沉痛地緬懷父親當年的勤奮、善良,有正義感,熱心為他們解難抒困……斯人已去,情誼長存,中越人民的友誼是有著深厚淵源和基礎的,是任何力量也不能破壞的。 走在錦普的街道上,如煙的往事在腦際飄浮,雙親的音容笑貌在煙云中變得更為清晰,更加清晰了……縱然走到海角天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家。 (來源:福建僑報。蘇春霖,男,66歲,越南歸僑,退休前任職于福建省僑務辦公室。)
 中年時期的蘇春霖
上世紀80年代初,蘇春霖夫婦與雙親在福州有過短暫的團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