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訊: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世界電子與電機工程學會”(IEEE)日前宣布,將把今年度的安德魯·葛洛夫獎頒發(fā)給現(xiàn)任耶魯大學電機系及微電子中心華裔主任馬佐平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發(fā)“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閘介極科技方面的卓越貢獻。 馬佐平8月17日對于獲得該獎表示相當興奮,但他也不忘將這份榮耀與共事研究的耶大電機系研究生分享。馬佐平指出,他的研究團隊共有10位學生,其中除了一名為白人學生外,其它皆為來自大陸或臺灣的留學生,他表示這個獎是該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馬佐平從1993年開始研究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這個安裝在計算機內(nèi)存內(nèi)的半導體,主要有三項功能――省電、快速處理和節(jié)省成本。他舉例說,一般計算機內(nèi)的半導體,若希望能加快其處理速度,則需要消耗較多的電能,但他的研究成果則讓未來類似的半導體在高速運算的情形下使用較少的電能,這項科技還可運用在一般生活中,如手機、收音機等家電上,他指出,未來的手機或許可以更精密且耗電量更少。 具有悠久歷史的世界電子與電機工程學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職業(yè)科技機構,現(xiàn)有會員約36萬人,來自全世界170個國家,包含了航天、計算機科技、生化等各方面人才,葛洛夫獎是特為紀念英特爾公司創(chuàng)辦人兼董事長葛洛夫而設立,每年只頒發(fā)一名給對計算機科技有卓越貢獻的研究者。 現(xiàn)年60歲的馬佐平生于甘肅省蘭州,在臺灣求學,1969年自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yè)后,便前往耶魯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他在2003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當時獲選的77人中,馬佐平是唯一的華裔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