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麗江——“彩云之南”見聞之五
文/紹穎
天堂麗江曾經(jīng)是個窮苦的地方,在東南沿海城市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時候,麗江人只能靠砍伐和出售山里的樹木度日。其他城市的人們都在不停地翻建住宅、向高樓大廈進軍的時候,麗江人仍然安詳?shù)鼐幼≡谕聊窘Y構的老屋中,守著門前流過的溪水度日。 然而1997年的一場地震改變了一切。 地震之后,在破敗多年的土司府邸中,一棵枯樹似乎被大地的震蕩所喚醒,在干枯多年的老干上發(fā)出了嫩綠的新枝。麗江古城似乎也被同時震醒,1997年12月,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古城修復和開發(fā)的款項接踵而至,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麗江古城也隨著地震“枯木逢春”了。 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古城依山傍水,玉泉河水流入城中分成無數(shù)小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后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xiàn)出一派“宮室之麗,擬于王者”的非凡景象。 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mào)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街巷四通八達,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zhèn)。 麗江的旅游資源、生物資源和水能資源都十分豐富。旅游資源以玉龍雪山、老君山、麗江古城、瀘沽湖、金沙江、東巴文化、摩梭風情為代表;生物資源在云南省占有重要位置,玉龍雪山和老君山是著名的植物寶庫,永勝縣的程海是中國唯一能天然生長螺旋藻的湖泊。藥用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金沙江流經(jīng)麗江615公里,落差高達890米,水能資源蘊藏十分豐富,國家有關部門共規(guī)劃了金安橋、虎跳峽等6個金沙江梯級電站,可開發(fā)的總裝機容量為1700—2000萬千瓦。麗江同時還有歷史悠久、燦爛獨特的民族文化。 在與麗江市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座談時,他們表示,目前是麗江發(fā)展的良機,他們將加大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旅游、生物資源和藥用植物的開發(fā),敞開山門期待著國內(nèi)外客商到麗江投資和開展經(jīng)貿(mào)合作,把麗江建設成重要的國際旅游景區(qū),民族文化大區(qū),長江上游生態(tài)保護區(qū),以及滇西北商貿(mào)中心。 (載法國《歐洲時報》2004年07月13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