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极品少妇做受,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您的位置:首頁>>中國僑界


歸僑的故事:燈籠掛在大門外

2005年2月6日

    
    口述/雷慧琴 撰文/林小宇


zgqj1.jpg    
    雷慧琴的父親與子女們在燈籠下留影。


     2003年春節(jié)前,我再次回到印尼探親。這是自1993年第一次回印尼后的第五次探親,說是“探親”,其實就是與我年邁的父親團聚,我父親已是86歲的老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8個子女每年能在他身邊團聚一次。
    
                            千里迢迢送燈籠
    
    出門前,我像往常一樣要為父親準備一點東西。父親的老家在福建的龍巖市東肖鎮(zhèn)白土村,他17歲因家境貧寒,不得不離家出洋。在外多年,但他最愛的還是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如龍巖菜干、菜心、筍干、香菇等都是他百吃不膩的東西,但每次與父親團聚,都重復(fù)帶這些東西,我又覺得不太好,一時又想不起有什么“新”東西給父親。這時,我突然想起2002年我弟弟從印尼來中國參加在廈門舉辦的9·8投資貿(mào)易洽談會,會后他來福州看望我,我陪著他和他一道來的同事上街購物,那位同事提出要買中國燈籠帶回印尼給他女兒,但由于時間不合,買不到他要的燈籠,這位同事只能遺憾地離開了福州。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啟發(fā),于是我趕忙到了臺江的一個專門賣紅燭窗花燈籠的小巷里買了一對大燈籠。
    
    在香港機場,我把所有的行李都托運了,唯獨留著這對燈籠不托運,我擔(dān)心燈籠在托運過程中會被損壞,可機場的小姐告訴我,很多人從中國買的燈籠都是辦理托運的,航空公司沒有讓燈籠這種行李損壞過。聽了這話,我才放心地將燈籠作為行李托運,其實扛著這對燈籠,我早已是腰酸背疼了,但為了燈籠不受損壞,一路上我還得像帶孩子一樣的“呵護”著它。
    
    沒想到,到了印尼后父親對我?guī)艋\回家感到詫異,他輕輕的說:“帶這燈籠回來干什么,又重又笨”,他的態(tài)度像是給我澆了一盆冷水。其實,我知道父親是很愛中國燈籠的,他那冷靜的態(tài)度不過是一種擔(dān)憂,因為他經(jīng)歷了太多的心酸。弟弟妹妹個個對中國燈籠興趣百倍,大弟弟以為父親不太想要燈籠,連忙說,“如果沒有人要這燈籠,我就要,我很喜歡中國的燈籠!
    
    如果我沒猜錯,其實我們?nèi)叶寂瓮^年時能把燈籠掛上,這也包括我的父親,然而要把燈籠掛上,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理由,此時大家都在尋找這個理由,父親也在等待這個讓他放心的理由。
    
    大年廿九這一天,弟弟妹妹從外面急沖沖地回來,趕忙告訴父親,在街上他們看到了別人掛出了大燈籠,這無疑是我們掛燈籠的最好的理由,也是大家心照不宣共同等待的理由。父親此時有一種放松的感覺,但他還是沒有說什么,大家都知道,父親的這種態(tài)度是不反對,但也不明確贊同掛燈籠。
    
                                 大年三十掛燈籠
    
    大年三十的晚上,所有的弟弟妹妹都相聚到父親的家里。在吃團圓飯前,大家來到大門外掛燈籠,不一會兒一對碩大的紅燈籠掛在了大門上,燈籠渾身是鮮艷的中國紅,在燈籠上還貼著“招財添丁”金黃色的大字,大家看著高高掛起的燈籠高興不已,小輩們更是激動得跳來跳去,接著大家到廳里請父親出來看,他的孫子孫女圍著他身邊轉(zhuǎn),告訴他燈籠非常的漂亮、非常的好看。也許大家的喜悅感染了他,他在大家的簇擁下也來到了大門下。那時,天色已有點昏暗,但父親看著燈籠的眼神卻炯炯有神,雖然他沒多說什么話,但我知道,他有很多的話是在他自己的心里說。
    
    從那年團聚后,我因身體的原因就再沒有回到印尼與家人一同過年了,但從弟妹那兒得知,在掛燈籠后,父親可能還是有些不安,但不久后,在參加印尼龍巖同鄉(xiāng)會成立大會時,看到同鄉(xiāng)會的會館上也掛著一對從中國帶來的大燈籠后,他才放下了心;后來,父親所在的城市里,中國燈籠越來越多,并且也越來越大,父親看到中國燈籠不再有先前那樣的擔(dān)憂,而是一種發(fā)自心底的快樂;再后來,父親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提醒兒女們,過節(jié)要把燈籠掛出來,他那認真的樣子有時候真像小孩一樣的天真,讓人感到可愛和可敬。
    
    其實,父親可愛可敬的地方還很多。1958年,父親在家境拮據(jù)的情況下,幾乎拿出一半的家產(chǎn)送我回國讀書,讓我讀完了大學(xu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發(fā)生三年自然災(zāi)害的時候,他又與他的兄弟一起,給家鄉(xiāng)先后運去了兩卡車的食用油、麥片、奶粉、白糖等,至今家鄉(xiāng)的老人還記著當年那些救命的食品;1993年,父親與母親舉辦金婚慶典時,他將親朋好友送給他的巨額“紅包”全都捐給了印尼當?shù)氐拇壬茩C構(gòu);在母親逝世多年后,他依舊深愛著我的母親,在他的衣袋里一直在放著母親的照片,他不想讓一生與他相濡以沫的母親離他遠走;讓父親更珍愛的是,1965年他作為貴賓,參加了中國的國慶觀禮,北京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燈籠讓他記憶猶新,我現(xiàn)在還保留著他當年別在胸前的紅緞帶……
    
                                “情深意切話燈籠
    
    在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中國已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近20年的發(fā)展,成為讓世界矚目的發(fā)展中國家,它的影響超越了國界,幾乎對世界每個國家都帶來了影響,F(xiàn)在與中國做生意成為了印尼國家經(jīng)濟中的重要部分,印尼人學(xué)習(xí)漢語也隨著“中國熱”而蔚然成風(fēng),很多人為了學(xué)習(xí)到“地道”的漢語,甚至專程跑到中國學(xué)習(xí)。我的一位印尼親戚告訴我一件事,他的女兒所在銀行的老板,曾告知職員,如果誰能說漢語,識漢字,就給誰加等同于人民幣1000元的工資,對于印尼人來講,這是一筆很大的收入。親戚的故事讓我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慶幸的是,我年邁的父親也能親眼看到今天蓬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中國,這無疑是他晚年的一件喜悅的事。
    
    不久前,一家報紙的記者采訪了我這個關(guān)于中國燈籠的故事后,他提出要一張父親和家人在燈籠下的照片,于是我告訴弟妹們,讓他們在燈籠下拍一張合影照片。我也向這位記者提出要求,希望我的這個故事能在春節(jié)期間刊登出來。
    
    這樣,關(guān)于燈籠的故事又有了一個很好的結(jié)局。
    
    (來源:福建僑報。雷慧琴,女,現(xiàn)年63歲,印尼歸僑,退休前任職于福州第十一中學(xué)。)
    


相關(guān)文章
  · 歸僑的故事:又憶泉上當年
  · 歸僑的故事:回到祖國好讀書
  · 歸僑的故事:溪河流水(圖)
  · 歸僑的故事:我從過去走來
  · 歸僑的故事:那時的天空很美麗

 

 
·北京石景山社區(qū)舉辦僑法宣傳活動 (5-18)
·馬來西亞華商訪連云港 (5-18)
·香港泉州同鄉(xiāng)總會商務(wù)考察團蒞漳考察 (5-18)
·香港商人陳成秀獲任廈門總商會新會長 (5-18)
·美國西邊僑聯(lián)會捐建馬尾亭江“豪華敬老院” (5-18)
更多...
 
·歸僑的故事:“掉”進動物王國 
·歸僑的故事:第一次回國 
·歸僑的故事:千里迢迢團圓路 
·歸僑的故事:燈籠掛在大門外 
·歸僑的故事:那時的天空很美麗 
更多...
 
·積石山縣“僑心衛(wèi)生院”、“僑居工程”落成
·海外華僑華人紀念鄧小平百周年誕辰
·2004年海外科技人才與中國企業(yè)合作交流會
·第七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全國華僑農(nóng)場改革與發(fā)展經(jīng)驗交流會
更多...
欄目信箱:qw@chinaqw.com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