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們的根在這里
7月12日至16日,在風景如畫的武夷山,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越南、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等1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多名華裔青少年參加了福建省僑聯(lián)組織的海外華裔青少年文化尋根夏令營活動。 第一次參與這樣的夏令營活動,以為就是旅游。沒想到,此行會收獲如此多的美好與感動;更意料不到的是,心中不舍的情結(jié)怎么也放不下。 看到最美的山水 都道仙凡第一流,春風送我上天游;棹聲聽罷千歌歇,碧水丹山醉逗留。古人的詩文,道出武夷山風光秀麗。 作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武夷山自然景觀鬼斧神工,嘆服世人。它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guān)鍵地區(qū),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chǎn)地”、“世界生物之窗”。人文景觀方面,“古閩族”文化和其后的“閩越族”文化,世界絕無僅有;中華文化的瑰寶朱子理學,至今吸引著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專家、學者致力研究。 在7月13日的夏令營開營式上,南平市僑聯(lián)黃志英主席、武夷山市僑聯(lián)副主席吳曉丹等將武夷山奇秀深幽的山川風光,厚重多元的文化積淀,多姿多彩的名勝古跡,種類繁多的自然生態(tài),神秘獨特的風俗民情等一一推介給海外青少年們。 聽景不如看景,武夷青翠疊綠的山景,碧水潺潺的九曲溪,特別是溪水中各色透明魚兒歡跳的自由,天空中各類鳥蝶愜意的飛舞,山水中人們自然美麗的心靈,令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營員們說起武夷山水的美麗都是:這是我們一生中看到最美的山水。 他們是這樣熱愛中國 這些在異域長大的營員們,很多都是第一次來福建,與祖(籍)國家鄉(xiāng)的聯(lián)系或感情并不深,但正像他們說的那樣:我們都是長著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華兒女,當一踏上家鄉(xiāng)的土地,看到祖(籍)國的好山、好水,相識相知了那么多的親人朋友,祖(籍)國家鄉(xiāng)再也不是一個空洞的名稱,而成了無數(shù)美好的影像和深厚甜蜜的情感。 從第一天(7月12日)下午的破冰游戲,到第二天的開營式、游覽參觀,直至14日晚的聯(lián)歡晚會等豐富周詳?shù)幕顒影才,使大家彼此很快消除陌生感,都有了一種見到家人的親切,回到家的溫馨。 此次文化尋根夏令營的營長、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葉萍小姐,目前正在漳州市僑聯(lián)的幫助下,研究福建土樓文化。她的話傳遞了眾多營員的心聲。葉萍說,來之前,以為是一場官方的旅游夏令營,會很沉悶,可從活動一開始,她的印象就完全變了,真沒想到此次夏令營背后會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和很多營員一樣,葉萍第一次認識了來自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朋友,對他們國家的文化也有所了解。當她看到海外的華裔青少年眼含淚花在唱《我們是中國人》時,她和其他的港澳營員們被深深的感染了,原來海外華裔青少年是這樣熱愛著中國。 我們知道,我們的根在這里 印尼來的王心忠同學是在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的留學生,他將在兩年后回到印尼從事華文教學工作,他說此次文化尋根夏令營跟一般的旅游不一樣,情感上更親密,有找到親人朋友、找到家的親切與甜蜜。同時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觀賞“編鐘表演”時,他第一次看到了“竽”,以后再教書時,可以告訴孩子們什么是“竽”,甚至可以畫給他們看。 越南的幾位營員通過夏令營看到了武夷的山水,了解了傳統(tǒng)的茶文化,中國的古代書法,特別交了很多朋友,他們說,我們第一次真正找到了一個中國人的心。閉幕式的晚會上,當大家在說,“我們知道,我們的根在這里”時,他們的聲音最大。(來源/福建僑聯(lián)網(wǎng),作者/青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