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島生態(tài)田園的守望者——歸僑鄭文泰印象記
曬得黝黑的皮膚,總是汗流浹背,高挽的褲筒上粘滿泥巴。煙不離手,吞云吐霧中,臉上流溢著慈祥。 每天,他穿行在5800畝的熱帶叢林與奇花異草間,沐浴著一身的泥土花香,和大自然默默對話,這就是印尼歸僑、海南興隆熱帶花園園主鄭文泰。 鄭文泰的熱帶花園位于海南島東南部的興隆華僑農場,這里綠山抱水,云霧繚繞,熱帶物種多姿多彩,路邊山間彩蝶紛飛,鳥聲啁啾。前來這里觀光的人無不向鄭文泰發(fā)出脫離塵囂回歸自然的驚嘆:“德力瑪葛仕(印尼語:謝謝您)!給了一種忘我的感覺與無我的境界!” 夏陽炎炎的一天,記者來到花園,正在忙碌生態(tài)農莊種植項目的鄭文泰,帶著汗味煙味介紹起他變賣家產,投資熱帶花園的傳奇故事。 那是1992年8月,一場大病使鄭文泰的胃大出血,在醫(yī)院他才感覺到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只有大自然的綠才是永恒。于是他賣掉在香港、廣州等地的產業(yè),如陶淵明歸田園,將資金投到他1964年就結緣的興隆華僑農場,每天如農民一樣呵護起他那5800畝的熱帶花木草蟲。 對此舉,其家人深表無奈。生于印尼的鄭文泰,家境富裕。1964年作為歸僑子女他主動報名到興隆華僑農場下鄉(xiāng)鍛煉,那段長達7年的歲月讓他難忘這里的一草一木。直至1992年的大病促使他的人生與投資發(fā)生了巨大的嬗變,再度回到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海南。 在鄭文泰看來,海南的美與旅游不應只停留在碧海、藍天、沙灘上,它永恒的美是生態(tài)美。他認為,生態(tài)是一個不可再造的概念,以綠色生命的名義,人為地再造景觀,這個“工程”是脆弱的;興隆熱帶花園不是“工程”,不做“樣板”,它是與大自然最默契的生命常態(tài),它是原生態(tài)最接近的本來面貌。 事實上,鄭文泰將資金投在這里,做的就是本來應該由政府部門做的恢復、保護原生態(tài)工作。這里的熱帶野生植物種類多達2000余種,占海南原生態(tài)種類的50%以上,而全球近3000種棕櫚科植物中,花園內就有280種,他不愿看到他鐘愛的這片歸僑創(chuàng)造的熱土在“開發(fā)”熱潮中被毀掉,他要做一個生態(tài)“麥田的守望者”。 采訪間,鄭文泰的手機響了,是他80多歲的母親從新加坡打來的,夾雜著閩南語與印尼語,他和母親一聊就半個鐘頭。他說,在家中他是獨子,幾個姐姐有的在美國、有的在澳大利亞、有的在新加坡,母親對在海南鄉(xiāng)下唯一的兒子甚是牽掛,經(jīng)常電話問寒問暖。 鄭文泰說,這十年,母親的關心與他接待的客人一樣多。每天前來此參觀的有四、五千人次,上至國外元首,下至貧民百姓,游人絡繹不絕。多位中國領導人都在他的花園里種上自己喜愛的樹。 盡管游人如織,但若在花園里樹林間遇上他,都認為他是個花農,無人知曉他是身價不菲的老板,因為草帽下的他總是褲筒高卷,一雙拖鞋泥巴厚重,古銅色的臉布滿憨厚,一副活脫脫的農民模樣。(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