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云 莫貳

2005年1月1日,天氣晴朗,太陽明艷,卻很冷。
上午的廈門印尼歸僑迎新聯(lián)歡會喧鬧舉行,節(jié)目精彩,抽獎熱鬧,只是一些人心里空空的,象是缺了什么?少了誰……
誰也不知道,他已在新年來臨的午夜,悄悄的走了,把愛都留下。
直至2日,當他促然離世的消息傳來時,所有知道他的人心都在下沉,腦海中閃現(xiàn)著前幾日平淡的會面,搜尋著他平日里純樸的音容,仿若此便可將他從遙遠的天際拉回人間。
他有著幸福生活不過,心里偏偏牽掛著中國,他就是衷心愛國的荷蘭歸僑鄭自治先生。
有著幸福生活不過
1985年,已60歲的鄭自治先生退休了,以他的退休金和社會地位,他可以在荷蘭過優(yōu)越的生活,與子女家人共享天倫,而他卻不顧孩子們的反對,毅然只身回到祖國,定居在廈門。
孩子們都說,在國外,都是子女成年后離開家庭,而我們家卻是爸爸離家。他要去遙遠的中國,華語又不會講,真讓我們子女們擔心。那時到中國廈門的交通還很不方便,機票也很貴,我們都沒有送他回來。
鄭自治先生還是深愛著孩子們,特別是當?shù)谌錾鷷r,他的心中必是特別的掛念。在廈門南華路14號簡陋的家,一進門的破舊櫥柜上,放著的都是可愛的孫子們的照片。有一張是孩子在學走路;有一張是天使般的幼兒流著口水;還有一對閉著眼的雙胞胎嬰兒……坐在簡陋的沙發(fā)上,孩子們的模樣真惹人憐愛……可是他依然是回來了,住下了,不走了,直到永遠的離去。
心里偏偏牽掛著中國
在國外教學的那段時日里,鄭自治始終以科學的態(tài)度,把中華古老而燦爛的文化,介紹給歐洲和西亞?茖W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在回到廈門以后,他主動找到一些學校,要求免費為學校服務,為祖國多做一些事。但有些國人卻認為他的博士文憑是假的,在他們以為,有如此有學問,為什么不去歐美而是來中國?后來他分文不取地為廈門大學計統(tǒng)專業(yè)研究生講課,還先后捐贈了好幾萬元給廈門大學圖書館購置圖書設(shè)備和電腦。
只要鄭自治得知有公益事業(yè)捐款,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出手,這在南華社區(qū)和廈門僑界被傳為美談。至于具體捐了多少,他說大約40來萬吧。但當他離開后,人們在整理他的各種證書時發(fā)現(xiàn),2004年為福建省武平縣某小學捐款3萬元;2002年為陜西省僑興小學捐款30萬元;1996年為思明區(qū)扶貧幫困捐款共計14萬元……
近20年間,他至少捐了有80萬元。
可是他只是一個靠荷蘭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子女們也都是做著普通的工作。人們說,他捐的錢,不是他用過后剩下來的,而是他省吃儉用擠出來的。
鄭自治的家里,房子是自已粉刷的,壞了腳的衣櫥用磚墊著,一條高矮不平的長凳子訂塊板一直在用。據(jù)說小偷也曾光顧過幾次,均無功而返。
有次他和太太去買滕椅,可能太大,不能上公共汽車,兩個人就一人扛著一個走著回家。
他長期一個人在廈門,每天都去老干局吃食堂。食堂里有位員工說三明有個學生讀書困難,他馬上就給了3萬元。
他的衣著更是樸素,每次見他好像都穿著黃灰色的老式工作服。他走時,人們想為他換一套好一點的衣服,可是翻遍衣櫥也找不到。
但他卻說,住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人們能接受我,給我厚愛,我的心靈和精神感覺很滿足。是祖國,滿足了我的需要!
衷心愛國的老人
上世紀80年代中葉,國內(nèi)的物資供應很多還要憑票證,孤身一人生活的他定有很多不便之處,更何況他不會聽更不會講漢語,可是由衷的愛國的情懷,讓60多歲的他開始了艱難地融合之路。這幾年,他已經(jīng)能講較流利的漢語了,而且還常會翻譯一些漢語文獻,或向國外介紹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也經(jīng)常參加街道、思明區(qū)、廈門僑界的各項活動。
2004年12月19日,他還參加了思明區(qū)僑聯(lián)小組的活動,興高采烈地與大家一起參觀了鐘宅灣大橋。
12月24日,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舉行第三屆會員大會,鄭先生應邀參加。他像一個守紀律的孩子,認真地遵從著會務人員的安排。
問他在廈門生活的怎么樣,他總說好,很親切,每天都和廈大的老教師們一起打太極拳,身體也很好!辭世前一天,他還在學習中國的成語,天壤之別、無與倫比……一邊是漢語的拼音,下面是荷蘭語的翻譯。
如果鄭先生聽到有人說中國不好,他會大罵,會辯論。他說為什么有些人竟然看不到自己國家的進步和發(fā)展。
后記
鄭自治先生是在印尼出生的第四代華人,應是一個地道的“番仔”,實際上對中國是沒有印象的。但他就是有這么一個“中國情結(jié)”,抹不掉,解不開,在上世紀80年代退休后,沒有選擇回出生地印尼,與兄弟親朋團聚,而是選擇回來定居并恢復了中國籍,他希望借此能讓子女們多回中國,了解中國,熱愛中國。
自己回來,引兒女們回來,這也是很多海外華人的良苦用心!(青云莫貳/文)
人物生平
鄭自治老人于1925年11月25日出生在印尼三寶壟,1946年考入印尼萬隆工學院,1952年取得數(shù)理學碩士學位。在印尼、荷蘭工作幾年后,于1958年到比利時羅芬大學半工半讀,獲數(shù)理統(tǒng)計博士學位。他先后在意大利歐洲原子能聯(lián)營公司工作,在土耳其、比利時和荷蘭等國的大學講授數(shù)理統(tǒng)計專業(yè)課。1985年退休后回國定居,恢復中國國籍。
(來源:廈門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