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度中秋 都市人重拾京華舊夢
華聲報訊:斜陽西倚,北京后海人氣已足!敖畼桥_先得月”已不能滿足情切的市民,許多人更登船入湖,在槳聲燈影中盡享佳節(jié)。 船桌上,佳釀美饌,未如良宵醉人。粼粼湖面、點點燈船,有銀錠古橋,有玉人吹簫。觀月游船上,身穿古典服裝的音樂學院女生俏坐船頭,悠揚民樂從玉指與琴弦間流溢而出。 一條古色古香的木船上,一家老少三代其樂融融。租船的張先生說,今晚的船宴是為孝敬老人而設,雖代價不菲,但“天和水美人團圓”的感受無價。 臨水之濱,食客盈門。叫賣燈籠的攤位也生意興隆。以薄絲綢制作的各色古典宮廷燈籠和蠟燭造型的荷花燈都頗走俏。攤主劉先生樂不可支:“我的燈籠色全類多,今晚僅兩個小時就賣出三十多個。”放眼湖上,荷花燈浩如繁星,承載著人們的祝福隨水遠行。 除銀錠橋外,燕京八景的另一所在——“盧溝曉月”也令都市人重拾京華舊夢。北京首個以中秋為主題的廟會在此舉行。白天,人們?yōu)槔媳本┑母魇絺鹘y(tǒng)絕藝心折。是夜,盧溝橋廣場的清代仿制古炮定時對天齊射,盧溝祭炮和皇帝閱兵的壯闊于此時盡釋。 北京的大學生們還通過網(wǎng)絡呼朋引伴,共赴露天電影。久違的大幕支起,放映機發(fā)出卷帶時的咔咔響聲。雖然前夜的“云遮月”令其邊看電影邊賞明月的初衷未達,但二十多年前曾在京城風靡一時的大眾娛樂方式重又蘇醒。 地上如此,網(wǎng)上也如此。今年最流行的中秋flash大作是對“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教我打月餅”童謠的改編。此外,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等中秋掌故也被網(wǎng)友以現(xiàn)代眼光加以幽默詮釋。 雖因浮云蔽月,“天上一輪才捧出”的情境有缺,但“人間萬姓仰頭看”的心境已達。(中新社)
|